十二重城夜不扃,遥闻深院踏歌声。
仙台宝扇翻鳌影,绣阁珠帘卷月明。
千炬花光浮玉几,九天春色度云屏。
灯前莫问昆仑事,四海升平已罢兵。
金陵灯夕
十二重城夜不扃,遥闻深院踏歌声。
仙台宝扇翻鳌影,绣阁珠帘卷月明。
千炬花光浮玉几,九天春色度云屏。
灯前莫问昆仑事,四海升平已罢兵。
译文:
金陵(今南京)的灯夜特别热闹。十二座城门在夜晚都不关闭,远远可以听到深处庭院传来的踏歌之声。
仙台(皇宫的别称)上的宝扇掀起了巨鳌的影子,绣阁的珠帘卷起月光明亮。
无数的灯火映出花光,像漂浮在玉几上,九天的春天景色从云屏上飘过。
不要询问昆仑的战事,因为四海已经太平,战争已经结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南京夜景和庆祝和平的诗歌。诗人用“十二重城夜不扃”来描述南京城夜间开放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开放和市民生活的繁荣。接着以“遥闻深院踏歌声”表达了人们欢乐祥和的氛围,通过听觉传达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诗中“仙台宝扇翻鳌影,绣阁珠帘卷月明”形象描绘了皇宫和民间的热闹景象,宝扇、鳌影和珠帘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物件,代表了皇家的豪华和民间的欢庆。这些细节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深度。
“千炬花光浮玉几”和“九天春色度云屏”两句则是对光影和色彩的描绘,通过“浮玉几”和“度云屏”,诗人将视觉与想象结合起来,创造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最后一句“灯前莫问昆仑事,四海升平已罢兵”则转向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珍视。诗人用“四海升平已罢兵”来表达和平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祝福。
这首诗通过对南京城夜间开放的描绘以及对皇宫和民间节日氛围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繁荣景象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诗人也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