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云冻不开,榆林秋早雁声哀。
玉门不见降王款,羽檄翻从绝域来。
北地风霜凌汉节,中原将帅列云台。
何人更献平胡颂,重上燕然扫绿苔。
【注释】
闻边:边地。
榆林:今陕西省榆林县,古时为边陲重镇。
玉门:今甘肃玉门市,是西汉时期西域通往中原的重要关隘。
羽檄(xí):古代用鸟羽制成的公文,用以传达紧急军情。
凌汉节:指北地的风霜寒冷到了极点。
平胡颂:歌颂平定边疆的战歌。
燕然:即“燕然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此山因东汉和帝时窦宪击败匈奴而得名。
扫绿苔:清除杂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开元六年)任河西节度使时所作。当时唐朝与吐蕃、回纥等民族的战争频繁,诗人以慷慨悲壮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保国卫边的豪迈气概。
首句“万里黄云冻不开”,写塞外风雪严寒,连大雁都难以飞过。这一句渲染了边塞的严寒,为后文写边地风光作铺垫,也为下文写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作铺垫。
颔联“玉门不见降王款,羽檄翻从绝域来。”写边关战事紧张,将士们日夜奋战,无暇休憩。这句中的“不见”一词既写出了战事的频繁,也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辛苦征战的同情;同时,“玉门不见降王款”一句也暗含了朝廷对将士们的褒奖之意。
颈联“北地风霜凌汉节,中原将帅列云台。”描绘了北国的苍凉景色。这里的“凌汉节”既指北风吹拂着汉节,也暗喻了将士们在寒风中坚守边关的决心。同时,“云台”一词也暗示了将帅们在军中的地位崇高。
尾联“何人更献平胡颂,重上燕然扫绿苔。”则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平胡颂”既指歌颂将士们英勇杀敌的战歌,也暗喻了诗人自己的志向——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同时,“重上燕然扫绿苔”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崇敬之情,以及为国家的安定繁荣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风光,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保国卫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