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写出全诗,再写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根据对全诗的理解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其艺术特点即可。 第一首:首句点出时间是在“早春时节”,这是斋居闲居的心境,是静谧的;第二句是说在这样静谧的心境里,作者感到自己的心常觉到一种清冷之感,而尘世中的人们却浑然不觉
秋日望山中寄旧僧二首赏析施渐的山水诗篇 1. 诗词原文 秋原落日见青山,遥识僧居杳霭间。 指点却疑身已到,满窗萝叶上人闲。 2. 诗词注释 - 秋原落日:描述秋天景色,落日余晖映照在平原上。 - 青山:形容远处的山峦。 - 遥识僧居:通过观察远处隐约可见的僧人住所。 - 指点却疑身已到:诗人在思考是否真的到达了目的地,产生一种疑惑。 - 满窗萝叶:窗户上布满了藤萝叶。 3. 译文 在秋天的原野上
清晨起床,在园中耕种蔬菜 病情好转,心情却有违常法,阅读书籍也难以理清头绪 停下脚步,在丘田间徜徉,欣喜地拿起锄头耕作 天刚蒙蒙亮,没有时间沐浴,周身的疲惫也幸好可以承受 朝气蓬勃的初生之花刚刚凋零,露水晶莹如雪 蟋蟀鸣叫,触动了离别的歌谣,蟋蟀的叫声和豳月相应 瓜地旁的草丛空无一人,豆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完 观察自然的变化,消除内心的空虚,抒发内心的情感 希望像东陵人那样隐居
【注释】 闻吹箫:听到在吹箫的声音。 夜半:深夜,天将亮时。 莫问谁:不要询问是谁吹的箫声。 急将幽怨向人吹:急忙地将心中的哀怨之情吹入人们的耳中。 秋风不与闲心会,只有窗前明月知:秋风不能体会我内心的愁苦,只有窗外皎洁明亮的月光了解我的心事。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孤寂情怀的小诗。诗的开头“夜半闻声莫问谁”,诗人在半夜里听到了箫声,但并不去追问是谁吹奏的,而是把这种声音当成一种“幽怨”来听
【注释】: 1. 漫兴:随意而写,即随性而行。 2. 清渠:清澈的渠道。 3. 映葛衣:水面上的倒影映射在葛衣上。 4. 渔矶:指钓鱼的地方。 5. 蘋末:泛指水草或浮萍之类的植物。 6. 山人:隐士。 7. 息机:停止活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渔村景象,诗人漫步在渔村的田间小路旁,欣赏着秋天的美景和丰收的景象,同时也反思了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规律。 首句“门外清渠映葛衣”
题倪元镇小画 片石丛篁岂在多,丹青只论意如何。 若能咫尺看千里,即是潇湘壁上过。 注释: 1. 片石丛篁:形容景色秀丽,一片竹林中的一块石头而已。 2. 丹青:指绘画用的朱红色颜料和青色颜料。 3. 若:如果。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倪元镇小画的诗,通过对画面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全诗以“片石丛篁”开篇,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
秋日望山中寄旧僧二首身慵常愧扣朝钟,每听楞伽是梦中。 今日别来应共笑,犹悬旧榻待秋风。 注释:我身体懒散总怕去敲清晨的钟声,每当我聆听《楞伽经》时就像在梦中。今天我离开这里,应该和他们一起笑一笑,我还留有旧时的床榻,等着秋风的到来。 赏析:诗人在秋天的一天,告别了旧僧,离开了寺院,心中不免有些惆怅和伤感。他怀念过去的岁月,也期待未来的生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
牵牛星向西运行,雉楼高耸入云霄。 残月高悬午夜潮,城角传来号角声。 客官久居不知岁月变迁,颜鬓已改心仍旧。 一声城角响起嘹亮悠扬的号角声,让人想起往事如梦
【注释】 春雪稍积林树扶疏可爱因忆城中诸友:春天的雪花稍微堆积在树林之中,树木的枝叶茂密而美好令人喜爱。因为怀念城中的朋友们,所以写下这首诗。 日晏论文雪满林,春寒还似岁残深:太阳已近黄昏,大雪覆盖着树林,春寒比旧年更加寒冷。 遥知郭里无人见,独对高原生远心:远远知道城外没有其他人看见,只独自对着高高的山峰,产生遥远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在城郊偶遇初雪时,想起城中的朋友们
注释:我静守《黄庭经》不炼丹,因贫穷却得到一身闲。自看火候蒸茶熟,野鹿衔筐送下山。 赏析:诗人以卖茶为生,过着清贫的生活。但诗人并不以此为苦,反而在平淡中找到了乐趣。他在诗中写道:“静守黄庭不炼丹,因贫得一闲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和对贫富的淡泊。同时,也体现了他追求简朴生活、崇尚自然的精神。 “自看火候蒸茶熟,野鹿衔筐送下山”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正在专心致志地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