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渐
道院暮春有感作 物境俱玄寂,客心常少欢。 非因无酒赏,只是到花残。 夜雨深林叶,春塘平钓竿。 羁栖幸堪托,终日懒衣冠。 注释解析: 1. 物境俱玄寂:自然界和环境都显得十分寂静、深沉。 2. 客心常少欢:我的内心经常感到少有欢乐。 3. 非因无酒赏:不是因为没有酒可以欣赏。 4. 只是到花残:只是因为花儿已经凋谢了。 5. 夜雨深林叶:夜晚的大雨使树林中的叶子更加深沉。 6. 春塘平钓竿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元夕之夜,独自坐在斋中的情景。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 独怜今夜静,红烛对人清。 注释:“独怜”意为“独爱”、“特别喜爱”,表示作者对这个时刻的喜爱之情。“今夜”指的是当前的这个夜晚。“红烛”是点燃的红色蜡烛,通常用来照明。“对人清”意味着烛光明亮而清澈,不显得昏暗或模糊。 户密凝香气,窗虚纳市声。 注释:“户密”意味着窗户紧闭,没有缝隙。“凝”意为凝聚、聚集
【注释】 1. 远郡:指偏远的州郡。 2. 不易为:指治理艰难。 3. 弹琴:比喻治理百姓。 4. 长策:长远的策略。 5. 一水湖湘连网罟:一条河流与湖湘相连,可以捕鱼。 6. 满田禾稻映山埤(pǐ):田野里满是稻谷,山坡上稻穗低垂。 7. 五岭:指广东大庾岭至江西大余县南岭,是南北交通要道。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倪郴州治政有才,能安民兴农的。诗中表达了对倪郴州治政才能和政绩的赞扬
【注释】 释子:佛门弟子。岂(jī)见:难道不看见吗?持心(zhí xīn)世绝:保持内心世界之纯净,不被尘俗污染。悟因:《楞严经》中说:“一切众生,从本已来,无始劫来,种种形像,种种名字,种种言语,种种心念,种种分别,种种执著。”诸部:指佛教经典。定:指修行时达到的心定境界。山光(shān guāng)积坐:形容山峰上云雾缭绕,如座上人静坐。林霭(lín ài)凝香:山林雾气凝结成香气
【解析】 此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此题,一定要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答题时,首先指出本诗中的关键句子,然后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最后谈自己的感受。 【答案】 ①同归五湖住:一同回到五湖(泛指隐士所居的地方)居住。 ②一水见君家:一条小河就可以看到你的家。③渔父迷初路:渔父迷失了回家的路。④居人认落花:隐居的人认出凋零的落花。 ⑤御贫多种菽:抵御贫困而种植许多豆类
久雨斋中志静 深似山中住,偏多风雨时。 注释:斋室深如山一般,常遭风雨侵扰。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斋室环境的静谧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深似"和"偏多"两个词都强调了环境对诗人心态的影响。 莺稀出谷响,叶暗到门枝。 注释:春天的莺鸟稀少,只有偶尔的叫声;树叶昏暗,到了傍晚才到门口。 赏析:诗的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斋室周围的自然景象。"莺稀"和"叶暗"两个词都表现了季节的变化和环境的萧条。
注释:白白氏的别业归到了自己的书房中,自己感到十分欣喜。因为茅舍很偏僻,所以很长时间没有人来打扰,院里草木茂盛。遇到陌生人时,会急忙把鞋跑掉,抱住膝盖有时还会长叹短吟。院子里稀疏的雨点打在麻雀身上,窗前闲静的窗户上澄澈地映着夕阳的余晖。只有我一人与世无争,过着清静自在的生活。然而,世上像我这样有才气的人实在太少,那些碌碌无为的庸人又怎能理解我的心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写照
译文: 冬日溪行寻唐荆川太史 野水将孤楫,晴天雾半收。 寒禽自向日,残叶尚如秋。 好道宁辞晚,谋生岂解愁。 思君时一见,犹免失东丘。 注释: 这首诗是作者在冬天去溪边寻找唐代诗人的诗作。 “野水将孤楫,晴天雾半收”描述了作者在溪边的所见所感。 “寒禽自向日,残叶尚如秋”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好道宁辞晚,谋生岂解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艰辛的无奈。 “思君时一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考生应先疏通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和手法鉴赏诗歌。注意答题时先指出“关键词语”,后是“诗句内容”的解读分析,最后是“情感、主题、手法”的鉴赏。 【答案】 ①挂席:指船帆。②中流:江中。③将:同“桨”。④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⑤孝廉:汉代称举荐孝廉为“孝廉方正”,后来泛称有才能的人。⑥三径:旧时用以借指隐居之地
夏日的闲适 感受自然,寻找心灵的宁静 1. 诗句原文 2. 词语解释 3. 作品赏析 4. 写作背景 5. 相关评析 6.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