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岂不见,持心世绝无。
悟因诸部入,定似一身枯。
林霭凝香气,山光积坐趺。
寥然断尘伴,惟与法王俱。
【注释】
释子:佛门弟子。岂(jī)见:难道不看见吗?持心(zhí xīn)世绝:保持内心世界之纯净,不被尘俗污染。悟因:《楞严经》中说:“一切众生,从本已来,无始劫来,种种形像,种种名字,种种言语,种种心念,种种分别,种种执著。”诸部:指佛教经典。定:指修行时达到的心定境界。山光(shān guāng)积坐:形容山峰上云雾缭绕,如座上人静坐。林霭(lín ài)凝香:山林雾气凝结成香气。寥(liáo)然:形容清寂、空旷的情调。断尘伴:断绝尘缘,脱离凡尘。法王:指释迦牟尼佛。俱:同,一起。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灵谷寺善上人诵经处景色的描绘,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与向往之情。首联“释子岂不见,持心世绝无”二句以反诘的语气提出疑问,表明作者对释子持心的纯洁无暇表示出由衷的赞叹和羡慕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世俗世界的厌恶和不屑一顾的态度。颔联“悟因诸部入,定似一身枯”二句则是对灵谷寺善上人诵经处景色的具体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超脱尘缘的境界的向往之情。颈联“林霭凝香气,山光积坐趺”(林霭:指山林中的雾气,凝结成香气),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让人仿佛能闻到山林间的香气,看到山峰上的人影,感受到一种空灵、超脱的感觉。尾联“寥然断尘伴,惟与法王俱”二句则是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境界的向往之情,他渴望能够像法王一样,摆脱尘世的束缚,达到一种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境界。整首诗通过对灵谷寺善上人诵经处的景色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缘、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