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钟
【注释】 梁肉:指美味的饭菜。 爰处:安处,安居。 思蹇:想得太多。 人意未可信:人心难测。 欲急姑徐徐:想急于求成就慢慢来。 不见令人思:见不到的人使人思念。 狎熟:习惯。 君子语结交,当使交有馀:君子交朋友应该使交情深厚,不嫌不足。 黏情已散:感情已经淡化。 强合终不如:勉强凑合在一起最终不如自己。 微霜河畔草,能同二月初。 世路蹑足行:在社会上行走时小心翼翼。 闭门且读书:关上门专心读书。
诗句解释: 1. “晴云晴树习朝晖”:描绘了晴朗的天空和明媚的阳光下的树木,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2. “野寺疏钟宿鸟飞”:描述了野外寺庙里传来悠扬的钟声,以及夜晚栖息的鸟儿在天空中飞翔的情景。 3. “日出湖南望湖北”: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湖南(今属湖南)望向湖北(湖北简称),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4. “春江烟里几人稀”:描绘了春天江水烟雾缭绕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稀少的感慨
灞陵山色动秋风,开遍黄花九月中。 注解:灞陵山: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面。动秋风:指秋风拂动着山上的草木。开遍黄花:指秋天里,灞陵山上的花草全部开放。九月中:九月中旬,是秋季最中间的时候,也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每忆江南带霜树,夕阳疏叶渡头红。 注解: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这里指诗人居住的地方。带霜树:指树上挂着的霜。夕阳疏叶:太阳西下时,阳光斜射在树叶上,形成一片片疏落的影子。渡头红
【注释】己卯:农历年份,此诗作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皖上:指安徽的山阴地区。罗季,即罗汝楫,字季高,号紫阳子,江西吉安人。先考:对已故父母的尊称。妣:对亡妻的称呼。口占:口头吟咏或即兴赋诗。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其生平遭遇及归乡省亲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在艰难困苦中的不屈不挠精神,也表达了他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先子当年欲学仙”,写自己少年时就有志向学道成仙
诗句释义 1 半世云山事未差: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一生都在忙碌于政务或修行,并未真正脱离世俗。"云山"象征着高远的境界和隐居的生活,但诗人似乎并未完全达到这种状态。 2. 江城何恋杜陵花:诗人在江边的城市中生活,却无法欣赏到杜陵(地名,位于现今西安市附近)的花朵,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观的向往。 3. 纸窗风雨乌啼夜:夜晚,窗户上的纸被风吹动发出声响,窗外的雨声和乌鸦的叫声交织在一起
【注释】 阻风:遇风受阻。湖山县:即庐山,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仲父:指张方平(字方平),当时任中书舍人。华首堂:即华阳宫,在今陕西户县东,是唐睿宗避暑的地方。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赴华阳宫途中,时在景云元年(公元710年)秋。 第一句“阻风湖山”点题,说明此行是在湖山阻风中开始的。 第二、三、四句写登高望远。首句说“空烧不成雨”,意谓天公不作美,连一场雨也没有。次句说“修竹长林思纵步”
注释:汉水湘江的尽头月亮清澈,玉色的花纹映在帘外沐浴着春天的星辰。羽衣归去莫要进入县圃,万里香尘回忆洞庭湖。 赏析:这是一首咏梅诗,以“咏梅”为题,赞颂的是母亲的美好品德和高洁风韵。 “汉水湘江尽月清,玉痕帘外浴春星。”首句写景,汉水、湘江之滨,皓月当空,皎洁明亮。月光洒落下来,映照在玉质花痕的梅花上;而那梅花又如天上的星星一样,在窗外闪耀。这一句写出了梅花在月光下的美丽与高洁。
【注释】: 汪瑞桢: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鄢陵道中:指在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的途中。 诸将:指各位将领。 率:率领。 千骑:千名骑兵。 云屯:形容战马众多,像乌云一样聚集在一起。 襄阳:古代城池,位于今天河南省襄城县。 引满:装满的意思。这里形容将军们士气高昂。 银鞍酒:银色的马鞍上的酒具,形容酒色如银。 饮马:喝马的水。 古道:旧时的道路。 赏析:
诗名:鄢陵道中汪瑞桢诸将各率千骑来逆 译文: 未到达宜城时天已偏斜,龙堆旁的战马踏遍江花。东来之师谁唱凉州曲,行至垂杨尽处闻莫笳。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梁朝钟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宏大的战争场面。首句“未到宜城日已斜”,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时间紧迫,战事紧张的氛围。第二句“龙堆马首遍江花”则具体描写了战争的激烈,战马如龙般奔跑,马蹄踏破江边的花丛。第三句“东来谁唱凉州曲”
【注释】 阻风湖山县:阻风,即遇风受阻。湖山,指洞庭湖和衡山。 仲父:即李仲甫,名克用,唐末为河东节度使、晋王。 阑入旧祠:走过已废弃的祠堂。 应坐上人:在座的各位。 约来华首堂:约定到华首堂来。 兀坐:安坐不动。 竟日闲:整天闲着无所事事。 蓦直三千华首路:突然想到三千华首寺的道路。 抵换石钟山:交换一下石钟山。 【赏析】 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904年(唐昭宗乾宁四年)。当时李克用正率大军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