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宪
注释: - 缥缈:形容山峰高远而朦胧。 - 三界峰:指罗浮山中最高的三清殿,又称三清阁。 - 隐隐:形容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样子。 - 不见天宇高:指站在三清殿上,抬头仰望天空,看不到天边的云彩,因为三清殿的位置很高。 - 倒看青蔼蔼:指从三清殿向下看去,能看到青翠的树木和山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罗浮山中的三清殿及其周围的景象。诗中通过“缥缈三界峰”、“隐隐在云外”等词汇
罗浮杂咏 昨从阿耨地,汲得池上水。 试投丹灶泥,烟自水中起。 注释: - 昨天我从遥远的阿耨地,汲取了池水的精华。 - 试着将丹灶的泥土投入其中,烟雾便自然升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罗浮山中寻找水源的经历。首句“昨从阿耨地”表明诗人已经抵达了阿耨地,这是一座远离尘嚣、充满灵气的地方。这里的“阿耨地”可能指的是一种仙境般的境界,给人以神秘和宁静之感。接着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哭周角长》的原文,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黯黯伤心默默思,挑灯忍作哭君诗。 “黯黯”表示悲伤和阴郁的氛围,"伤心默默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挑灯"指的是点起油灯以便写作,"忍作哭君诗"表示诗人在悲痛中仍然努力写作,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生前犹有难言事,死后从教说向谁?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生前未能倾诉的遗憾以及死后无法与朋友交流的无奈
南园长日对梅花,好似林逋处士家。 注释:在这宁静的南园中,我常常面对着盛开的梅花,它们的美丽仿佛与林逋(北宋诗人、画家)的居所相得益彰。这里的梅花,如同林逋的居所一般,清雅脱俗。 岂有高人能醉酒,同来此地酌流霞。 注释: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想象到会有人能够畅饮至醉,与大家一同在南园饮酒,品味这如流霞般的美酒呢?这里的“流霞”比喻美酒,形容美酒如同流动的阳光一般灿烂。 闲阶忽睹轩车至
注释: 蚨(fú):蝴蝶的一种别称。蝶:蝴蝶。翩翩:形容蝴蝶飞得轻快的样子。 凤(fèng):凤凰的省称。凤凰子:指凤凰卵,这里比喻蝴蝶。 来(lái):来到。宁:难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蝴蝶与凤凰的关系。蝴蝶和凤凰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但在这里它们被并置在一起。诗中表达了凤凰对于蝴蝶的到来并不感到喜悦的情感。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在外貌、习性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导致凤凰无法认出蝴蝶
【注释】 雷峰:即“雷峰塔”。玩,观赏。 月:(1)月色。 (2)月光。 齐:指僧众。座:坐位。 云板:佛教法事时敲的报时器。散众茶:给信众分茶水。 南华:即《庄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佛寺中秋赏月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诗意境清幽,富有禅意。 首联:“乌沉碧落驻流霞,早送银蟾出海涯。” 乌沉碧落指黄昏,流霞泛彩指月光。银蟾指月亮。这两句意思是说黄昏时分,月光从天边照射下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诗,理解其意思,然后分析运用的手法、思想情感等。“柳岸茅堂西郭东,芦花秋水月明中。”首句交代地点和时间,诗人于初秋之月夜泛舟访用弥大师,地点在西郭,时间在初秋之月夜。“乘潮有客来初夜,坐石何人对晚风。”诗人于中秋之夜乘舟访用弥大师,途中遇到一位乘船而来的客人。诗人坐在石上欣赏着晚风吹拂下的芦花,听到岸上的酒旗招展之声。“一笑维舟荷叶里
【注释】: 罗浮:即罗浮山,在今广东省博罗县。杂咏:即七绝。 【赏析】: 晚凉邻叟过,沽酒梅花村。 月照花影乱,云深不见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梅花村落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注释】 1. “带砺”:磨刀石,比喻功劳。 2. “翟衣”:古代帝王的服装,这里指皇帝的赏赐。 3. “麒麟品服”:指皇帝赐予的官服。 4. “龙虎金丹太乙传”:指的是皇帝赐予的药丸。 5. “故国殊恩遗赐剑”:表示对故国的思念和怀念。 6. “佳儿卓绩著鸣弦”:意思是说孩子有卓越的成就,可以演奏音乐。 7. “跻堂休问前时事”:意思是说不要再去问过去的事情了。 8. “碧化霜寒廿九年”
《哭周角长》 骑马归来景色迷,萧条门巷气凄凄。 书声此夜人何处,酒醒三更鸟正啼。 久写奇方思服食,市来仙药尚封题。 年年欲作长生计,岂料途穷日又西。 注释: 骑马归来景色迷:骑着马回来时,四周景物变得模糊不清。 萧条门巷气凄凄:萧条的门前巷道充满了凄凉的气氛。 书声此夜人何处:在这寂静的夜晚,书房里传出了读书的声音,但不知道是谁在读书。 酒醒三更鸟正啼:酒喝到一半醒来,听到三更时分的鸟儿在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