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臣
【注释】 浮邱:指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也作蓬莱。八景紫烟楼:即指蓬莱八景中紫烟楼的景色,为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双鹤:两只仙鹤。高飞薄太清:在天界高飞,飞向虚无缥缈的太清境地。沧洲:即沧海,这里泛指大海。孤馆:指诗人所居之宅。采芳:采摘花木。 【赏析】 此诗是一首游仙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创作风格来表现自己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首联:“双鹤高飞薄太清,罗浮东去是蓬瀛。”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景抒情。“浮邱八景紫烟楼”“玉笙清转隔飞霞”,点出画中景象。“鹤影悠悠丹井閟”是说鹤在丹井边徘徊,而丹井则在画的深处,诗人用“悠悠”形容鹤的神态,以突出其自在闲适之态;“满台新月泛桃花”,是说画中的景色。“浮丘八景紫烟楼”一句,点名了题咏的对象,即《浮丘八景图》。 【答案】 诗句:画上的景物 译文:画中的紫烟楼、玉箫、飞霞、缑岭浮山都历历在目。画中的丹井,有仙鹤在徘徊
【注释】 浮邱八景:传说中海上有八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等。八景,泛指海上的名胜。紫烟楼:楼阁上常起紫色烟雾,故称“紫烟楼”。 海若通:海神相通。海若,即海神。海若通,指海神相通。 蕊珠宫: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宫殿,又称瑶台、琼台、玉京、玉阙或紫微宫。 晶荧:光亮闪烁的样子。碧空:青天白云,形容天空湛蓝。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浮邱游览时所见的八景之一——紫烟楼
【译文】 文笔峰 五座山峰犹如天上碧绿的参差羽毛,沧海回环映衬了笔砚池。 岭表百年兴旺相业,明光起草赞颂明朝兴盛。 【注释】 笔砚:指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泛称文房。 兴相业:兴旺发达。 明时:明智的时代,这里指明朝盛世。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笔砚之形;次句写笔砚之状;三句写笔砚之用;末句写笔砚之妙。整首诗写得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解析】 “浮邱”是地名,“仙都”指仙境,“停骖”即停留马缰,“挹馀芳”意为欣赏余香。此句大意为:在浮邱观赏八景,紫烟楼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琼芝柱石新呈瑞”中的“琼芝”,指仙草;“柱石”指柱子和石头,此处指仙都;“新呈瑞”意为呈现吉祥如意的景象,也指神仙出现或仙人降临。此句大意为:在浮邱观赏八景,仙都美景如画,呈现出祥和的气象。 “大雅风流入建章”中的“大雅”,指高雅、高尚的品德和风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有注释。 浮邱八景紫烟楼 水竹苍苍拥夕曛,小亭倒影绿波纹。 空山何处寻仙迹,矫首天边一片云。 译文: 水竹郁郁葱葱,笼罩着夕阳的余晖,小亭倒映在清澈的绿波中。 在空荡的山上,寻找不到仙人的踪迹,只见天边的云朵朵。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通过水竹、夕阳、小亭和云朵等自然元素,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
望罗浮 四百峰峦参紫烟,振衣千仞裛群仙。 楼台积翠层城上,笙鹤联翩古洞前。 月满梅花回昨梦,符成竹叶悟真诠。 御风步屧飞云顶,疑是骖鸾摄九天。 注释: - 四百峰峦参紫烟:形容山峰众多,如同烟雾般缥缈。 - 振衣千仞裛群仙:振衣(振衣而登)千仞(形容高耸),裛(音yi,意为沾湿、浸染)着群仙(神仙们)。 - 楼台积翠层城上:形容山峦叠嶂,楼台错落有致地堆积在城市之上。 - 笙鹤联翩古洞前
这首诗的作者是张祜,他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生活在唐代。 诗句解读: 1. 浮邱八景紫烟楼:浮邱,指的是蓬莱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八景,指八种美景。紫烟,形容山色如烟,景色迷人。 2. 紫翠光凝泽国秋:紫翠光指的是紫色和翠绿色的光芒,凝是指凝聚、聚集。泽国,指的是大海,秋天的泽国景色美丽。 3. 胜游多向小瀛洲:胜游,美好的游览。小瀛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岛屿,位于东海之中。 4.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飞来寺》。全诗如下: 飞来寺 峡束江云古寺寒,维舟凝眺久盘桓。 梵王宫殿依丹峤,帝子楼台俯碧湍。 慧日常悬诸品静,祇园愿借一枝安。 玉环金锁俱陈迹,惟有空门可耐看。 注释: - 峡束江云古寺寒:指的是在峡谷中束紧江流,云朵飘过古老的寺庙时显得格外清凉寒冷。 - 维舟凝眺久盘桓:指在船上停泊下来,凝视远方,久久不愿离去。 - 梵王宫殿依丹峤:梵王是指印度教中的天神湿婆
【注释】 浮邱:指庐山。 紫烟楼:指庐山紫霄宫。 休沐: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吏每五日休息一次,为“休”和“沐”的合称,这里指皇帝到地方巡视,当地官员要设宴招待。夷犹:犹豫不决。 碧檐文沼:指紫霄宫的建筑。 爽气:清风。 十里长松带鹤巢:指庐山的树木葱郁,山间常有仙鹤栖息。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庐山游览时所见的自然景色。首句写庐山之高峻,次句写庐山之幽静,三、四句写庐山之秀丽,最后两句写庐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