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智
【注释】 迂径:弯曲的道路。 荒茫:指茫茫的荒野。 云庄: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一个理想世界。 缥缈:形容高远而不可捉摸,如烟云一般。 叶粘寒露落:指秋天叶子上的露水沾在了叶子上。 花听雨声红:形容花朵被雨水打湿后的颜色。 黄通:这里可能是“黄庭”之误,指道教修炼中的黄庭经。 和平吕伯恭:这里的吕伯恭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吕洞宾,吕洞宾是道教全真派的开山祖师
海行遭风次献臣韵 今夕知何夕,浮生又网罗。 真成抱空月,无计障颓波。 粗比尧夫幸,终惭叔子多。 穷途仗神道,聊复对君歌。 注释: 1. 海行遭风:在海上航行时遭遇风暴。 2. 次献臣韵:这是一首次韵诗,意味着诗人是按照原诗的韵脚来创作的。 3. 今夕:今夜。今夕知何夕:今晚是什么时候呢?这是一个让人思考的问题,因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我们往往难以预测明天会是什么。 4. 浮生又网罗
这首诗描述了一株槐树在玉堂中生长的历史和特点。 第一句“玉堂槐”,描绘了这株槐树生长在一个高贵的环境中,也就是玉堂,这是皇帝的办公场所,环境优雅且庄重。 第二句“一自文皇植此根,累朝培养更殷勤”,这句话讲述了这株槐树从文皇帝时期开始种植,经过历代君王的培养和呵护,一直受到重视。 第三句“地清半拟三公位,天近争看列宿分”,这句话描述了槐树的生长环境和位置。地清指的是土地清澈
内垣芍药 暖风作伴彩云妆,笑倚宫墙夜有光。 五鼎味中知自别,万花会里定谁强。 稚圭北起延开宝,介甫南来致靖康。 世道盛衰真差异,天几先露一围黄。 注释:芍药是一种花卉,这里指的是内廷中的芍药。彩云:指五彩缤纷的天空。稚圭:指王稚圭,北宋著名词人。开宝:指北宋开国的皇帝赵匡胤。介甫:指南宋的宰相王安石。靖康:指北宋被金朝所灭。黄:指菊花的颜色,这里指菊花。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欣赏皇宫内院的芍药后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上林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下面是对每句的解析以及相应的译文: - 今年春色透,惟有上林深。 - 这句话表达了春天的到来,但只有上林地区的风景最为迷人。 - “春色透”表示春天的气息已经渗透了整个世界,而“唯有上林深”则强调了上林地区的特殊魅力。 - 石山开遍锦,榖雨溜成金。 - “石山开遍锦”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石头山也被装扮成了锦绣般的景象。 -
太液池观莲 凤辇初临太液池,池中君子肃朝仪。 清香冉冉风舒卷,疏影沉沉月正欹。 抱负胸中应有实,经纶天下岂无丝。 太平更得君王宠,万种繁华总不知。 注释: 1. 凤辇初临太液池:指皇帝乘坐的凤形御车初次来到太液池。 2. 池中君子肃朝仪:池中的君子指的是荷花,荷花在早晨展现出庄重、严肃的姿态。 3. 清香冉冉风舒卷:荷花散发出的香气渐渐扩散,微风吹过,荷花轻轻摇曳。 4. 疏影沉沉月正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这是诗歌的翻译题,需要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翻译。 (1) 上林:即上林苑,汉宫离宫名。位于今陕西西安市西郊,是汉武帝时所建。春色:指春天里的美好景色。早:指来得很早。 (2) 蛰起惊雷下:蛰伏的动物惊醒后发出雷鸣般的声响。蛰,藏伏;惊雷,打雷。 (3) 冰消杲日前:冰融化后太阳显得更明亮。冰消,冰雪消融,化成水
题松泉卷 岭树重重合,江流曲曲深。 乱云时出没,寒月夜浮沉。 飞鸟争深港,游鱼度密林。 黑龙浑不起,时复抱珠吟。 注释: 岭树:山中的树木。重重合:层层重叠。 江流:指江水流动。曲曲深:弯弯曲曲的深处。 乱云:杂乱无章的云彩。时出没:时不时出现或消失。 寒月:寒冷的月亮。夜浮沉:夜晚在水面上下浮动。 飞鸟:飞翔的鸟类。争深港:争相进入深水港口。 游鱼:在水中自由游动的鱼类。度密林
【注释】 李训导之官:指李训。李训,唐代人,因谏议大夫韦皋推荐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等职。 先生万人杰:先生的才能堪比古代的万人之英杰。 起自锦江滨:从成都锦江边开始他的仕途生涯。 天上逢尧舜:比喻自己能够遇到明君圣主。 人间养凤麟:比喻自己的才能像凤凰和麒麟一样被重用。 淳风千古吹:指儒家文化传统流传千古。 化雨一番新:教化如细雨滋润万物,给人以新生。 国朝青史上:在国家的史册上。 有传表儒臣
【注释】 上林:汉皇宫园林名。在长安城西。 惟:只,只有。 崇(chóng):高耸貌。 黄鸟:即莺,一种小鸟。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首联写春色之美,以“丽”字点出春天的美丽景色;颔联接以自然景物,描绘上林园中的美景,突出上林园之美丽,与下一句相呼应;颈联用碧鸡、黄鸟两个意象,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尾联写春风,以“点”字表现风神之妙,而结句则抒发诗人对造化无情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