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韨
注释 1 至人自藏珍:至人(指得道之人)自己珍藏着珍宝。 2. 古貌元气备:古代的面容和气息都包含了元气。 3. 抟土造佛徒:用泥土捏造佛像的工匠。 4. 追真信难事:追求真实的信仰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5. 亭亭青莲宇:高耸入云的莲花形状的建筑。 6. 诸天奠其位:诸天神祇为其定位。 7. 尊者十二辈:尊者的行列中有十二个层次。 8. 高座纳双屣:高座上有双鞋可以放下。 9. 巍巍超凡表
致道观七星桧 我语非强聒,细视乃知祥。 四桧皆左纽,玉晨远相望。 霁晴亦惨黯,昏黑常晶光。 仙真护诃久,山鬼凭藉长。 至今空翠表,剑佩时将将。 蜀庙青铜柏,涿郡羽葆桑。 图经俨封殖,况我桑梓乡。 入景星月夜,清唳彻虚皇。 移酒与桧饮,风露袭绡裳。 石田写东树,高词振琳琅。 遗墨付好事,烟姿涨云房。 我诗费摹写,传之起诪张。 录诗冠巨图,尚与桧作堂。 注释: 1. 致道观七星桧
慧日寺十八大阿罗塑像 至人自藏珍,古貌元气备。 搏土造佛徒,追真信难事。 亭亭青莲宇,诸天奠其位。 尊者十二辈,高座纳双屣。 巍巍超凡表,尘眼有蒙视。 注释: 1. 至人自藏珍:至人指的是道家追求的真人,他们自视为珍宝,这里比喻十八罗汉是佛门中的珍贵人物。 2. 古貌元气备:古貌指的是罗汉们的面容庄重严肃,仿佛历经千年依旧保持着佛陀的庄严气质;元气则是指这些罗汉所蕴含的佛法真谛和生命力。 3.
《致道观七星桧》 琳官何岧峣,爽气凌青苍。 中有古桧树,传植自萧梁。 岁远四树存,如斗酌天浆。 东株耸而老,庆历补其亡。 中株丽琼坛,少日嬉其旁。 蘖动手可撼,铁柱锁蛟猖。 今已剪不遗,彼蚩盗其香。 两株在东南,偃盖覆修廊。 攒枝细而密,叶聚如针芒。 拥挺析三本,纠结连肺肠。 龙也方出海,挟以子母将。 两株在西南,赤立肤无霜。 偃蹇捎殿角,督力示坚强。 龙也得云雾,攫鹜不复翔。 六子莫囚锁
雷殿画壁 艺术殿堂有精能,凝聚精神始达理。 笔端具天人,难以茫昧拟。 致道古仙都,山水丽清美。 雷宫设像画,种种尽其技。 画得宋名手,善造天神鬼。 淳古出遒逸,意态得深旨。 左壁挟风云,沙砾卷空起。 有神操火具,怒目流狞视。 当其焰所及,妖窟荡无址。 右壁已淋落,云气来纚纚。 似闻轰雷车,不及掩其耳。 南壁云骖驔,霆旌建旗鼓。 有神被介胄,躯伟髯奋紫。 执殳见真宰,如以职备使。 北壁当晦冥
诗句原文: 艺苑有精能,凝神始臻理。 笔端具天人,难以茫昧拟。 致道古仙都,山水丽清美。 雷宫设像画,种种尽其技。 注释与赏析: - 艺苑有精能,凝神始臻理:艺术的殿堂中,充满了精湛的技巧和深邃的理法。这里的“精能”指的是高超的技能和内在的修养,“凝神”则强调了专注和深入。 - 笔端具天人,难以茫昧拟:通过笔尖,描绘出如同天人般的境界,这种境界是难以用模糊不清的手法去模拟的。 - 致道古仙都
至人自藏珍,古貌元气备。 搏土造佛徒,追真信难事。 亭亭青莲宇,诸天奠其位。 尊者十二辈,高座纳双屣。 巍巍超凡表,尘眼有蒙视
艺苑有精能,凝神始臻理。 笔端具天人,难以茫昧拟。 致道古仙都,山水丽清美。 雷宫设像画,种种尽其技。 画得宋名手,善造天神鬼。 淳古出遒逸,意态得深旨。 左壁挟风云,沙砾卷空起。 有神操火具,怒目流狞视。 当其焰所及,妖窟荡无址。 右壁已淋落,云气来纚纚。 似闻轰雷车,不及掩其耳。 南壁云骖驔,霆旌建旗鼓。 有神被介胄,躯伟髯奋紫。 执殳见真宰,如以职备使。 北壁当晦冥,相去不辨咫。
琳官何岧峣,爽气凌青苍。 中有古桧树,传植自萧梁。 岁远四树存,如斗酌天浆。 东株耸而老,庆历补其亡。 中株丽琼坛,少日嬉其旁。 蘖动手可撼,铁柱锁蛟猖。 今已剪不遗,彼蚩盗其香。 两株在东南,偃盖覆修廊。 攒枝细而密,叶聚如针芒。 拥挺析三本,纠结连肺肠。 龙也方出海,挟以子母将。 两株在西南,赤立肤无霜。 偃蹇捎殿角,督力示坚强。 龙也得云雾,攫鹜不复翔。 六子莫囚锁,帝招遣巫阳。
邓韨是明代诗人,字远游,号壶邱,自号箫曲山人。他是明朝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和书画家,不仅擅长诗文,还精于书画,其作品《常熟志》、《濮州志》等均体现了他的学术成就。 邓韨(1473—1561),字文度,号梓堂,为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人。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文人墨客,还是一位书画艺术家,以图籍自娱,对宋儒学说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擅长书画和诗文创作。在文学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