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缵
注释: 何事催征骑,春风遽拂衣。 碧梧辞夕省,白简抗天威。 恋阙心仍在,抽簪顾不违。 岭云纷冉冉,应待逐臣归。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郭给事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句“何事催征骑”,诗人以询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被召回长安的原因。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被迫离开家乡,所以用“何事”来表达自己的疑惑。同时,他也感受到了春风的吹拂,仿佛是在催促他赶快出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绝句。首联“偶来人境外,古寺倚岩扉”点明诗人来到山中古寺。颔联“潭影兼鸥静,松涛带瀑飞”描写山寺景色。颈联“晚岚千树合,落日一僧归”写傍晚时分山中景象。尾联“此境堪长往,随缘已息机”抒发作者的情志。“此境”指这山水美景;“堪”字表明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随缘已息机”表明了作者对世事已无所求,一切听其自然的态度。 【答案】 野望(其一)
【注释】 曾,指曾巩。碇(dìn),船缆。曦,太阳光。分教,指教。澄海,即澄州。曾巩曾任过澄州刺史。嗟,叹息。教铎,教化的号角。藻翻鱼浪暖,芹入燕泥香,是说春风拂煦,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碧海,大海;官舍,官府。青山接故乡,青山在故乡之旁,表达归乡之情。秾李,樱桃。 【赏析】 这是一首劝勉诗。首二句以曾巩自比,言自己年老,但有志于学,还望诸君多多指导和鼓励。三四句写景:春风吹过,万物复苏
注释: 冬日杂咏 其十:这组诗歌中的第十首。 游子他乡梦,孤灯对短檠:游子的梦中,是在异乡,孤单地对着短矮的灯盏。 乞身曾上疏,噬指已频惊:曾请求退休(上疏),但被频繁地打断(噬指已频惊)。 冉冉浮沉外,悠悠去住情:像水一样慢慢地浮动和沉淀在外,而自己却像流水般去处不定,情感也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 主恩犹未报,不是厌承明:自己的主公(皇上)的恩泽还未回报,不是因为厌恶做官。 赏析:
【注释】饮张钟石户部安德署中 其一:在户部安德署的住所。饮,饮酒。张钟石指张良、韩信。二人都是汉代开国功臣,故有“汉家三杰”之称。户部为主管财政的机构,安德是安邑县,古县名,今属山西运城市。弱柳:细长柔弱的柳条,这里代指女子。残荷:半枯萎的荷叶。渠,渠道。 首联:地阔天空,面对自然景色感到舒畅,亭台闲静,透着疏朗的阳光。 颔联:酒喝到伏天之后,才把酒斟满酒杯(觞),与友人一起举杯痛饮
注释: 宁知抗疏日,便作去官时。 伏马孤臣斥,批鳞圣主知。 寸心良不负,三黜竟何辞。 暂向美容幕,羁栖借一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因直言进谏而被罢免官职,但仍然不改初衷的坚定信念。全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其忠诚、坚韧的品质。 首句“宁知抗疏日,便作去官时”,诗人在抗疏之日就预料到自己会被罢免官职,这是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无力感。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为郭给事写的,诗中描述了郭给事在朝堂上为国家安危献计,他的忠诚和正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同时,诗中的“金石真堪泐”,表达了对郭给事忠诚耿直品质的赞美;而“升沉未可论”,则反映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起伏。 注释: 痛哭千秋壮,安危一疏存。——悲痛地痛哭千古英雄,国家的安危只有一疏存。 昌言扶社稷,直道任乾坤。——直言进谏辅佐国家,正直地承担着天地间的责任。 金石真堪泐,升沉未可论
【注释】耽:沉溺,迷恋。陆:陆地,指陆地上的活动。愁:离别时的忧愁。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好友李建霞的送别诗。首联写友人归去后,作者也像白云一样悠然自得地卧着不动了。颔联描写与友人分别时的痛苦,用“竟”字表达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颈联描绘友人离开后的景色,用“题春径”和“酌晚林”来表现友人的才情和高洁品质。尾联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意境优美而深远,语言精炼而流畅
【注释】 ①明府:指地方长官。小桃源:地名,在今江西上饶县西。②朱绂:古代一种用朱色缝边的紫色官服。宁堪:怎么堪比得上。恋:依恋。③彭泽宰:指晋陶潜,他曾做过彭泽县的令。④武陵渔:指东汉人王逸,曾隐居在湖南武陵山中。⑤洞口桃迷径,门前柳拂车:指桃花盛开时,洞口被桃花遮住,看不清路;门前有垂柳,柳枝拂着马车。⑥羡兄清境惬:羡慕你(我)清静的心境。⑦吾亦欲焚鱼:我也想像陶渊明一样,过隐居生活。
东阿道中遇雨其一:伏热秋仍甚,俄惊此夕阴。松涛响远壑,岩溜下高岑。侧径人行怯,平田马度深。三农方待雨,未可赋愁霖。 “伏热秋仍甚,俄惊此夕阴。”这句诗描述了伏天时节,秋天的天气依然酷热,突然之间,夜晚开始下雨了。这里的伏热指的是夏天的炎热,伏天通常是指三伏天,而秋天的天气仍然炎热,这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和不安。而“俄惊”则是形容这种变化来得快,让人措手不及。 “松涛响远壑,岩溜下高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