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缵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仔细阅读诗歌,从题材与主题、要点与细节、修辞手法、表现意境及作者情感这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同时,诗歌的赏析有固定的角度:内容主旨→情感主旨→艺术手法(如抒情方式、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结构思路。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并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译文】 高耸在丹陛之上的鹤立着,斋心望着紫霄。 好像看到御辇经过,似听到百灵朝拜
诗句释义 1 几年同视草:这句表达了作者与丁文远共同经历的岁月。在古代,书写和记录是国家事务的重要部分,因此“同视草”可以理解为一起参与撰写文书或诏书,体现了两人的紧密合作和深厚友情。 2. 此日重分茅:“分茅”是指古代授予官员官职的一种仪式,通常伴随着土地和权力的授予。这里暗示着丁文远被封为华阳王,是对他的认可和信任。 3. 睦族周三等:这里的“三等”可能是指家族中等级的不同
上昭陵 龙池聊徙倚,奉祀亦仙班。 山入清秋淡,云栖碧殿闲。 千岩落照里,匹马古松间。 惆怅当年事,遗弓不可攀。 注释: ①龙池:指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寝宫周围的水池。聊:姑且。徙倚:徘徊。 ②奉祀:指供奉祭祀。亦:也。仙班:指仙人之行列,这里指皇帝。 ③山入清秋淡:指秋天的山景显得清淡。入:进入。清秋:秋天。淡:清淡、不浓重。 ④云栖碧殿闲:指云雾缭绕的山峰和碧绿的殿堂在悠闲地飘荡。云栖:云雾缭绕
【注释】 《送丁文远册封华阳王》:这是一首赠别诗。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勉励和祝愿,同时抒发了作者自己壮志难酬的情怀。 愧兹樗散质:惭愧我这无用之才。愧,惭愧。樗散,比喻无用的人材。 时敧蕙兰芬:时时嗅到兰花的香味。敧,同“欹”,倾斜,倚靠。蕙,一种香草,这里泛指兰花。 漫谓簪盍:随便说把发髻梳好(即整理一下仪容)。簪,插在头发上的首饰。盍,同“合”,整理。 其如袂欲分:可奈何衣带要解。其
孤山雪霁 曾踏孤山雪,言探处士梅。 今从图里见,似向宅边开。 枝濯光逾净,花明香暗来。 云间双白鹤,何处却飞回。 注释: 1. 孤山雪霁:孤山在杭州,是著名的赏梅胜地。 2. 曾踏孤山雪:曾经漫步在孤山上欣赏雪景。 3. 言探处士梅:指拜访梅花盛开的隐士。 4. 今从图里见:现在通过画中的梅花看到它的样子。 5. 似向宅边开:仿佛就开在主人的府邸旁边。 6. 枝濯光逾净:树枝上的积雪晶莹剔透。
【注释】 上昭陵:指唐代宗皇帝李豫。上:敬称。昭陵:唐宪宗李纯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境内。 召对临轩日:召见皇上时,天子坐在殿堂正中。轩:帝王的坐殿。 君王练布袍:君王穿着朴素的布衣。练:粗麻布;也用作动词,意为“穿”。 徽音存穗帐:徽音(mǐ),即微声,细微的声音;穗帐:用细竹条编成的席子。意思是说,君王的细微之声留在了细竹席上。 柏寝閟神皋:柏寝,用柏木制作的寝宫。閟,闭。神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上昭陵》。诗中描述了杜甫来到昭陵,感慨万分的情感。下面我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上昭陵 - 注释:前往昭陵,即前往皇帝的陵墓。 - 赏析:诗人对昭陵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表达了自己对皇权的敬畏和对皇家尊严的尊重。 2. 葱郁龙蟠地,玄宫枕上游。 - 注释:形容昭陵地势险要,如同盘踞的龙一般;玄宫是指皇宫,诗人将之比作在山间流淌的河流。 - 赏析:通过生动的比喻
下榻他乡夕,论文尔转豪。 风尘双逸足,湖海一绨袍。 迹自罗浮远,名悬碣石高。 无穷今昔意,且为醉香醪。
抱玉终须售,连城价自饶。 忆当三献后,已是廿年遥。 文章淹岁月,姓字傍云霄。 扑地香尘满,秋风马欲骄。
南国疮痍后,金鸡捧诏来。 覆盆情自白,祝网面仍开。 秋色吴江冷,恩光海日回。 都门惜别地,且为促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