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寀
【解析】 题紫团山三十六景天杠 紫团山,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三十六景”指的是紫团山上的三十六个景点,“天杠”是其中一处。此诗为登紫团山而作。 不使斯人乐太平——不让人在这里享受太平。斯人指此处的游人。 【答案】 注释:①紫团山:位于今江苏宜兴市西南。③一柱与支撑:形容山峰高耸挺拔如擎天之柱,其下又有石峰相依,形成天然屏障,故称“天杠”。④苍梧: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⑤西北倾:形容山势陡峭
浪花 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 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 译文 江上的波浪像被秋天的江水浸湿了一样,一片片地铺满了整个寒冷的天幕;那渔人不知从哪里吹来的短笛,在傍晚的微风中不停地奏起。 江面上万顷波涛之中,谁能将这江中的浪花折去呢?只有那夕阳映照下的影子中,还残留着一些碎裂的红花。 注释 一江:一条大河。 秋水:指秋天的江水。 寒空:冷清的天空。 无端:无缘无故。 晚风:傍晚的风
注释: 1. 题紫团山三十六景迎阳峰:在紫团山的三十六景中,有一首名为迎阳峰。 2. 阳燧初升八极车:太阳初升,光芒四射,犹如八极车上的车轴。 3. 飞光犹带赤城霞:阳光像一道道红色的彩霞,从天边飘来。 4. 山英固有葵心在:山峰的英姿,就像向日葵一样坚定和执着。 5. 不许群峰取次遮:不允许其他山峰随意遮挡住阳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紫团山三十六景中的迎阳峰,通过对阳光、山峰的描写
注释: 题紫团山三十六景倚秀峰 :题诗于紫金山的三十六个风景点之一的倚秀峰上。 山形叠叠掩禅关,长薄萧森落照间 :层层山峦将寺庙掩映起来,长长的薄雾笼罩着树林,夕阳西下的时候。 天女欲夸新结束,都将翠藻簇烟鬟 :天女想要夸耀她的新发髻,用翠绿色的羽毛将头发扎成云状的发冠束在头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上紫金山三十六景之一的倚秀峰所写。诗中描绘了紫金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注释】 ①紫团山:即紫云山,在今云南昆明。三十六景:明代万历年间,云南巡抚陈用宾曾题诗赞美过该山的三十六景。②砥柱:三门峡,又名禹门口。③重回头:意有“回首望”之意。 【赏析】 《题紫团山三十六景磨崖》,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游历了紫云山后,对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而写下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诗的前两句先从地理位置上写自己与家山的关系;接着又写自己曾经在紫云山游玩的经历
注释:紫团山的三十六景中,有濯缨溪。江上的老人终归孤独地远去,尘世的孺子终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知识。溪边的老翁想要理解沧浪的意思,请看青天之上月光照耀之时。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首句“题紫团山三十六景濯缨溪”点明主题,即赞美紫团山三十六景中的濯缨溪。次句“江上老人终独往,尘中孺子果何知”则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境界和智慧的追求。最后一句“溪翁欲识沧浪意,看取青霄浸月时”
题紫团山三十六景鸱尾山 紫团山上,有三十六个景点。山顶上有一个像鸱尾巴一样的石头。 天借溪头奠佛居,全将帝所作规模。 这个山顶上是上天赐予的供奉佛祖的地方,完全是模仿了天上佛祖的居所。 汉家不识真鸱尾,何笑区区问越巫。 汉朝的人们不认识真正的鸱尾石,却笑话我们这些小地方的人去问越族的巫师关于它的事情
这首诗是一首山水诗,诗人通过对紫团山三十六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1句:“风曳山妃带,云穿木客衣。” 释义:风吹动着像山妃的腰带一样的树木,云穿过像游客的衣襟一样的树林。这里的“山妃带”和“木客衣”都是形容树木随风摇曳的样子,形象生动。 第2句:“青松容袅袅,红叶半飞飞。” 释义:青松的枝叶轻轻摇曳,红叶在空中飞舞。这句诗通过描写树木的动态
注释: 寄谢西朝相,神奸古有图。 如何延客处,庭燎照丰狐。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紫团山三十六景的题下,我写下了一首诗来寄给谢西朝(谢灵运)丞相,古人曾经描绘过神勇之将和奸诈之鬼。 如何能够延请客人呢?庭院中点燃的火把照亮了那只肥肥的狐狸。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谢灵运的一首题咏紫团山三十六景的诗歌。诗人首先赞美了紫团山的美景,接着以神将和鬼魅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
烂红一点出浮沤,夜坐嵩峰顶上头。 释义:那如烂红的一点就是浮沤(水面上的泡沫),夜里我在嵩山顶峰上仰望星空。 笑对僧窗谈祖德,当年七十四回游。 释义:我笑着对着僧人的窗户谈论着祖师德性,当年我曾经七次游览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