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腾蛟
诗句释义 1 倚杖看山色,悠然衡宇中。:手持拐杖,欣赏远处的山色,身处宽敞的居所之中,心情自在。 2. 太古渺难追,独尔留鸿蒙。:遥远的古代已经难以追寻了,只有你独自留在那浩瀚无边的空间里。 3. 升沉阅月日,舒卷任雷风。:无论是升起还是下沉,都经历着月亮和太阳的变化;无论如何舒展或收缩,都任由雷声和狂风主宰。 4. 吾心苟自达,岂必上华嵩。:只要我的心灵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
山庄值月 野兴随樵牧,行歌归渐昏。 疏林争宿鸟,落日失孤村。 客子犹闲立,农家早闭门。 忽然山月吐,疑是在东屯。 注释: 1. 野兴随樵牧:随着樵夫和牧人的兴趣去游玩,形容随性而为,不拘泥于常规。 2. 行歌归渐昏:边走边唱着歌,天色已渐渐变暗,形容行走中感受到夜晚的来临。 3. 疏林争宿鸟:稀疏的树林间,鸟儿们为争夺栖息地而相互争斗。 4. 落日失孤村:夕阳西下时,村庄显得更加孤独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通过描绘鸟儿和猎人之间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束缚的不满。 让我们来看第一句:“有鸟辞平柯,高栖山之特。”这里的“有鸟”指的是诗人自己,他不愿意像其他的鸟儿一样生活在平坦的树枝上,而是选择在高山中栖息。“辞平柯”意味着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不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了高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独立和自主精神。 第二句:“闻君张网罗,等我同鸡鶒
【赏析】 此诗以景起,“菊开迟日上不至”写景之状。首句“迟日”是说太阳迟暮,点明时序为深秋;次句“山行”是说诗人沿着山路行进,写出了诗人的行程;第三句“幽寻”是说作者寻觅幽静之处,写出了诗人对幽静之地的喜爱。第四句“花自知”是说花儿懂得自己的美丽,写出了诗人对花儿的赞美。 接下来五、六两句,以景结情,“将影独危攀,松下一栖迟”。在山间小路上,诗人独自攀登,最后选择一棵松树旁的小亭子休息
落落山行意,幽寻花自知。 将影独危攀,松下一栖迟。 寒风矜淡色,秋来晚更宜。 雨过长天净,微云敛已随。 吾心苟不兢,想见流水时
野兴随樵牧,行歌归渐昏。 疏林争宿鸟,落日失孤村。 客子犹闲立,农家早闭门。 忽然山月吐,疑是在东屯。
李腾蛟是明末清初江西宁都人,字力负,号咸斋,为“易堂九子”之一。 李腾蛟自幼聪颖过人,四岁时便能识卦,过目不忘。他的文学才华和学识在当时已受到广泛认可。李腾蛟不仅在诗、词、曲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其作品风格慷慨激昂,铮然有声,常常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他在晚居三峰期间,以经学教授学生,要求他们穿着蓑箨冠,朝夕歌诗,作揖入室,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教育理念。李腾蛟与临川陈际泰
李腾蛟是明末清初江西宁都人,字力负,号咸斋,为“易堂九子”之一。 李腾蛟自幼聪颖过人,四岁时便能识卦,过目不忘。他的文学才华和学识在当时已受到广泛认可。李腾蛟不仅在诗、词、曲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其作品风格慷慨激昂,铮然有声,常常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他在晚居三峰期间,以经学教授学生,要求他们穿着蓑箨冠,朝夕歌诗,作揖入室,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教育理念。李腾蛟与临川陈际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