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锴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概括中心思想、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观点的基本能力。此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九华灯影簇红罗" -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场景,即在秋天的夜晚,灯光映照在红色的罗纱上。这可能意味着在特定的节日或庆典中,人们用红色的罗纱装饰自己的住所。这里的“九华”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是某种特定的文化象征,具体含义可能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来确定。 2. "丝管年年足燕歌" - 此句表明音乐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弦乐和管乐
过白沙泉适寺僧焙新茶因共啜之率尔成咏 金粉湖山色,争来画里看。 路从芳草入,泉爱白沙寒。 自率幽人性,谁知此境完。 松筠留静理,耳目易清官。 老衲事专一,新茶露乍干。 等无差别味,直作水天观。 注释与赏析: - 过白沙泉适寺僧焙新茶因共啜之率尔成咏:我路过白沙泉,正好遇到一位僧人正在烹煮新茶,于是坐下来一起品尝。 - 金粉:指金色的装饰物或色彩如黄金般闪耀。 - 争来画里看
秋日谒轩皇庙 土德承炎统,雷光兆斗枢。 帝鸿开宝历,少典扩皇图。 荡涤乾坤色,昭回日月模。窟巢淳古辟,轨物嗣王趋。 圣实推先觉,天方剖众愚。道隆九纪著,政洽八荒苏。 襄野曾纡驾,凶黎敢后诛。应龙披毒雾,牧马喻迷涂。 俯仰寻姬水,传闻异鼎湖。一丘纯质见,百尺此厓孤。 神鬼呵虚殿,山河拱旧都。溯时绳契远,徵俗礼文敷。 画壁讹虫鸟,灵旗荡虎貙。树声商或奏,云意白仍铺。 秋风拜匹夫。载寻陶铸迹
癸丑年元旦,我写信给藏公并告知石范二君的消息。 水石常流峙,观空趣日新。 年谁司去住,节谩别冬春。 寓道宁离相,依方早绝因。 丘林齐众妙,天地适斯人。 独立浮香海,群生触幻尘。 范丹愁束缚,石德易艰辛。 风隼收双翮,云鸾孑一身。 熟图归小隐,百计度清贫。 更切卑栖在,深惭困踬频。 泥涂长紊紊,牛马共甡甡。 袁虎仍舟子,王尼实隶臣。 知非衰齿近,寡过昔贤纯。 晚节敦初服,秋山立紫旻。 乱行缘自饰
【注释】 挂席:指离开朝廷,出京。 今年揽辔(jué pèi):今年被朝廷征召为官。 天人策:天赐的良策或圣旨。 遗经:遗留下来的经典书籍。 辟万夫:驱逐万人。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春因献《三大礼赋》而受到皇帝赏识,于是被任命为集贤院学士,参与修书,并应诏到东都洛阳,与李白等人相会,又同游吴地,最后又被征入长安。本诗就是作者离吴赴洛时作赠友人的。
喜祝豫堂来自吴中因以留别 河外家山叠万层,归休蹑屩复担簦。 监门真负平生德,终竟无言报信陵。 注释: 1. 河外家山:指的是家乡的山水景色。 2. 归休:指回归故乡。 3. 蹑屩(niè fān):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4. 担簦(dān bēn):背着行囊。 5. 监门:此处指李锴自己的身份。 6. 信陵:指战国时期的魏王名号。 赏析:
秋风八章留别 养疴垂老畏纷纭,初服无心习隐君。 自是深情喜高尚,囊琴容下剡溪云。 注释:秋天的风,带着寒气吹来,我在晚年时害怕这纷繁的世事,刚穿上了衣服,便无心隐居山林,过上清静的生活。但我内心深处却十分向往那种高尚、宁静的生活,所以我愿意像古人一样携带着琴,隐居在山水之间。 译文:秋天的凉风中我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复杂,我厌倦了世俗生活的喧嚣,决心远离尘嚣,追求一种高远的境界
解析: 第一句- 秋风奄落凤台山:“奄”表示快速或突然,“落凤台山”指的是迅速降临的凉风和秋天的气息。这里的“凤台山”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如凤凰台上,也可能是泛指秋天的景象。 - 九月边霜度进关:这里“九月”指的是秋季,“边霜”指的是边关地区的霜冻,“度进关”则暗示了从一个地方(可能是边关)进入另一个地方。 第二句 - 一片云旗临驿路:这里的“一片云旗”指的是一片飘动的云彩
【解析】 本首诗为送别之作。全诗以“秋风”起兴,写秋景、秋意,然后转入送别的主题,最后再回到秋景,结构上前后照应,内容上层层深入,意境上步步推进,感情也逐层深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第一句“软莎高柳护金堤”中“软莎”是细草,“高柳”指长柳,“金堤”即黄河岸边的堤坝,这里借指朋友所居之地的黄河之滨;“护”字写出了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情,也暗含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