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丙莹
除夕小亭招饮,座上有贾浪仙,他举杯作诗,以祭诗事。 小亭主人才高翔,秋来健笔摇岳阳。 鹭堠乌亭足吟兴,归来示我诗满囊。 满囊诗句满座客,高筑词坛作除夕。 有怀岛佛撚吟髭,年年设祭陈新诗。 韵事艳传许相效,莫辞共引琉璃卮。 我愧粗官走尘土,不学浪仙作诗苦。 穷年底事劳精神,欲饮茫然何所补。 注释: 1. 小亭主:指贾浪仙。才华横溢的人。 2. 健笔:强健的笔力。 3. 鹭堠(lù hòu)
龙硐背 筹笔驿西流滔滔,溪声漰湃飞涛。一山横绝水流处,翠屏矗立千尺高。 水流不可遏,山高不可越。岩下一窍通,泻若桶底脱。 我疑洪水泛滥时,此间浩瀚无高卑。西羌来禹禹曰咨,咨尔庚辰其平治。 檄下龙宫神力施,龙受敕召不敢诿。穴山泄水水乃退。 然后峻者为崖巅,平者为原田。高高下下位置罔攸愆,我来舒啸龙硐背,骊龙骊龙且勿睡。 欲问澹灾旧时事,骊龙贪睡不闻声,但闻硐底流水鸣瑽琤
春日即事时馆惜薪司胡衕 寂静书斋昼掩扉,一帘香篆故依依。 研涵暖日隔窗炙,风卷晴沙穿户飞。 曲巷荒凉春不到,重城深邃客来稀。 花开梓里应嗤我,草长江南人未归。 注释: 1. 寂静书斋昼掩扉,一帘香篆故依依。 寂静的书斋白天紧闭着门窗,一帘飘动的香篆似乎在轻轻地回荡。 2. 研涵暖日隔窗炙,风卷晴沙穿户飞。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仿佛在书页上烤炙;风卷起晴空下的沙砾,穿过门户飘散。 3.
【注释】 宿滑县:在今安徽淮南。壁:指墙壁上。三九严寒:三九天寒。苦忆家:十分想念家中亲人。轮蹄(qí chē):车轮和蹄。已瘁(cài)客程赊(shē xiá):旅途劳顿,离家日远。瘁,疲倦。赊,远。荒村遍是:到处都是。三毛饭:用三种草本植物的根做成的饭食,即藜藿,泛指粗劣的饭食。淡水艰于:连清水都难喝到。七品茶:古代对茶的等级划分,以七等为最高一级。剧思乡树著梅花:思念家乡,想见梅花。剧
和赵铁筠太守差次即目之作觅路遗黎返,遥闻赐复恩。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沈丙莹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乱后修文县的深深感慨。全诗分为四个部分:觅路遗黎返、遥闻赐复恩、枌榆迷旧径、井灶出颓垣。下面是对这些诗句逐一翻译和注释: - 寻路归民:“觅路遗黎返”意味着寻找返回的道路,帮助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这反映了诗人对于重建社会秩序和民生的关注。 - 听闻恩泽
【解析】 此诗首联写自己到修文县后的所见所感。“乱后”二字,点出题旨;“修文县”,指代诗人的故乡。“苍凉百感增”,是说乱后,诗人感到百感丛生,心情十分沉重。“儒冠变酋帅”,意思是说:昔日读书人的头冠变成了强盗的首领。“官吏傍残僧”,意即说:那些当官的和僧人一起,被乱兵残杀。 颔联写百姓之痛苦。“人面瘦似鹄”,意即说:百姓们面容憔悴,就像一只只瘦鹤。“鬼磷多无镫”,意思是说:在战乱中
【译文】 唐太宗死后,忠臣们的墓被毁,他们被诬称为乱臣贼子。如今,唐玄宗下令改立他们的碑,并赐给他们汉爵。而唐朝的皇帝们则常常在暮年时下诏书,对那些敢于进谏的人大加赏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唐玄宗的不满和批评。作者认为,唐玄宗虽然在晚年下诏书赏赐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但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因为这些人只是得到了一些虚名和奖励,而真正的问题仍然存在。作者希望唐玄宗能够真正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出郭无多路, 惊看战垒高。 秋原断烟火, 破屋长蓬蒿。 译文: 走出城外没多远,便看到战火连天,战垒高大如山。秋天的原野上,没有一点炊烟,只有一片荒凉。破旧的房屋被风吹得到处都是,野草长得又长又密。那些作恶的人曾经吹响过号角,现在又拿起刀来与我们一起战斗。敌人还嚣张得很,我们需要扫清这些邪恶势力,才能让这片土地重新恢复和平。 注释: 1. 出郭:走出城门外。 2. 惊看:惊讶地一看。 3.
杨柳满湖堤,掩映篮舆影。 登楼待佳客,纵目林亭迥。 吏部今斗山,萧然驺从屏。 小憩入吾庐,花覆廊茅静。 老眼健论文,活火徐添茗。 胸次无拘孪,有若树脱瘿。 众宾先后至,头衔各清冷。 只有孙子荆,坐啸冠慵整。 人生贵适意,游息趣各领。 遂循菰蒲行,不待山灵请
朝踏山翠夜湖月,借得行云三只袜。 袜敝可以狮子呼,招邀更赴云林娱。 路入云林尘念绝,世事佛云不可说。 蛮山奔走年复年,西湖一卧宁非缘。 肯以东施比如玉,西子西湖看不足。 亭下泠泠鸣冷泉,入听何必非管弦。 洞访纯阳共一哂,倒出石林垂玉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