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锡爵
【诗句】 沙碛星罗鱼复浦,阴阳互宅惊风雨。 下营陈法列棋盘,土垒浮云亘今古。 呜呼八阵皆模糊,弥牟突见当头图。 土城四门渐磨灭,六十有四魁森如。 魁方一丈大如石,累累屹立高三尺。 两阵对若山排闼,百廿八魁分阖辟。 天地冲轴风云起,鸟虎龙蛇纷战垒。 忆昔先生运奇谋,七擒七纵由腕底。 黑幡白羽摽纶巾,六十虎贲相逦迤。 纵横上下定指麾,截若鸿沟画疆理。 出没变幻本无常,倏离倏合生神光。 天生王佐秘神授
【注释】:题江楼送别图兼谢吴砚香亲家比部:题写江楼送别的图,并感谢亲家吴砚香。比部:古代官名。布帆今无恙:现在船帆完好无损。 【赏析】:此诗是诗人为友人的《江楼送别图》所作的序文。全诗以“布帆”和“无恙”二语为线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注释】 1. 二乔:指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她们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在赤壁之战时被曹操俘虏,后被放还。 2. 皖公山:指安徽的一座山名,这里代指皖江。 3. 𨚗儿:指车。 4. 虎将:勇猛的将领。 5. 一叶轻舟载得还:形容小乔在战乱中的安全。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通过描述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抒发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物命运的思考。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意味。
这首诗是一首咏赞伏龙观的诗,通过对伏龙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人民智慧和勇气的赞美之情。 伏龙观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据史书记载,伏龙观始建于唐朝,经过多次修缮扩建,成为当时著名的道教圣地。诗中的“三十六峰”就是指伏龙观周围的山峦,而“千年龙卧石潭中”则是形容伏龙观如同一条沉睡在石潭里的千年巨龙。 诗的第一句“滔滔江水东南走”,描写了伏龙观所在地的地理位置
这首诗以铜雀台为题材,借古喻今。诗中通过描绘铜雀台的辉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美女的怀念之情。下面逐句解释: 1. 罗绮:华丽的布料和饰品,这里指代美丽的女子。 2. 空传穗帐陈:传说铜雀台上曾经悬挂着华丽的穗帐,但现在已无人知晓。 3. 二乔难锁玉寮春:二乔是指东吴的两位美女大乔和小乔,她们曾住在铜雀台的玉寮里,但如今难以锁定她们的青春。 4. 彼苍亦有怜才意:苍天(即天)也有着怜惜英才之意
【解析】 “二乔”指东汉末年的两位美女大乔和小乔,她们是孙策和周瑜的夫人。“天意”即“天命”。《世说新语·言语》记载,曹操曾对荀彧说:“我统一了天下,难道不比刘备、孙权强吗?”荀彧答:“您只看到他们表面的强大,而没有看到他们内心的虚弱啊。您是天子,他们只是人臣,怎么能与陛下相比呢?”曹操听后默然。可见,“天意总怜才”指的是曹操虽然统一了中国,但他并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筛选出符合的题目。“望见武昌喜赋”:看到武昌城高兴而作的诗。“风烟漠漠见雄关,万顷苍茫百雉环”:远处望去,一片朦胧,隐约可见雄壮的关隘,广阔的原野上环绕着无数座高峻的山峰。“天际回头迷楚望,云中洗眼看军山”:天边回首望着遥远的楚国方向,在云雾缭绕中遥看军营中的军山。“春归江汉流如昨
舟中感怀二首 扁舟冬去复春临,两字双鱼未有音。 千里青山留过眼,一溪碧水动归心。 神鸦祠绕朝还暮,官柳烟浓昼亦阴。 枕畔涛声听不得,何堪渔笛起江浔。 注解: 1. 扁舟:小船。 2. 冬去复春临:冬天过去,春天又来临了。 3. 两字双鱼:指书信中的两个字,两条鱼的简写,表示思念之情。 4. 千里青山:指远山。 5. 过眼:指转眼间。 6. 一溪碧水:指清澈的溪水。 7. 神鸦祠
卢生祠 河北河南岁屡荒,生民无计泣空仓。 羡君已是黄粱熟,纵不封侯梦亦香。 赏析: 《卢生祠》是一首描绘历史人物与民间传说交织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河北河南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民众生活困苦的场景,表达了对生灵涂炭的同情。接着,诗人转而赞美一位已故名将卢象升的功绩,借以寓意即使没有封侯的梦想,但只要坚守信念和理想,其精神仍可馨香远播。 诗中“河北河南岁屡荒,生民无计泣空仓”一句
【注释】 铜雀台:三国时期建于许昌,魏武帝曹操所建。 西陵望暮田:西江的景色,即指西陵。 奸雄:指董卓。 延揽,招揽。 想当然:自以为是。 模糊一片铜台瓦,犹结人间翰墨缘:铜台瓦模糊一片,就像人间的笔和墨一样,依然与文人墨客有联系。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诗人通过描写三国时曹操在西京洛阳所筑铜雀台,感叹历史人物之变迁和世事难料。 “铜雀台”三句,以曹操为题,抒发对历史上风云变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