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曾佑
注释: 更重恩怨归青史,一事清凉剃白头。 愿约鸿蒙骑莽眇,再来华表看神州。 注释: 更重恩怨归青史,一事清凉剃白头。 这里的“更重”意味着更加重要或更加显著,表示诗人在处理事情时更加重视恩怨,将其写进历史的青史中。而“一事清凉剃白头”则描绘了诗人在处理完这些事情后,决定将头发剃去,以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决心。 愿约鸿蒙骑莽眇,再来华表看神州。 这里的“鸿蒙”指的是宇宙的混沌状态
艳喜逃禅已有年,深观宿命债应填。 生能并世无他责,为托文章告后贤。 【注释】 艳喜:欣喜。“艳喜”在这里指对佛法的痴迷与向往。 逃禅:出家修行,参禅悟道。 深观:仔细地体察观察。 宿命债:前世所欠下的因果报应。 生能并世无他责:活着的时候,不要有其他的责任。 为托文章告后贤:用文章来启迪后人,告诉他们如何做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佛理抒发了人生感慨。前两句写自己出家修道
夏曾佑的《赠新会梁卓如孝廉七首》是一首表达对梁卓如孝廉才华与人格魅力的颂扬之作。下面将依次展开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端门受命:此句意味着梁卓如孝廉在端门接受使命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气质和才华,如同古代的君子一般。 2. 礼运中庸:这句话表达了梁卓如孝廉的学问深厚,能够理解和运用儒家的经典思想,如《礼运·大同篇》和《中庸》等。 3. 文质由来无定尚:这里的“文”和“质”指的是文学与质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分析。“不见佞人三日了”,是说连日来不见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不知为佞去何方”是说不知道到哪里去躲避这些趋炎附势的人;“春光如此不游赏”,是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好却懒得游玩赏玩;“终日栖栖为底忙”,是说整天忧心忡忡地忙碌着什么。“佞”,奸诈谄媚的人。 【答案】 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深思念之情。 前两句“前年同作京华客,一散搏沙不可完”,描述了诗人与朋友曾经在北京一起生活的情景,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雨和挑战,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分离。这里的“搏沙”指的是在黄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用手掌击打沙子使之飞起的动作,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友情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 第三、四句“更忆汪梁江海上
【注释】 阎浮:梵语,指印度。 龙象:佛教谓佛、菩萨之威仪。 苍苍:广大。 【赏析】 此诗为七律组诗,共七首。前六首写梁卓如的抱负及对时事的看法,最后一首诗则借“龙象”喻梁卓如,以“苍苍”喻其志气和远大的眼光。 “阎浮世界生龙象,奋迅凭陵势本雄。”阎浮世界,意即印度世界,指中国之外的世界。龙象,指佛家所说的大乘菩萨像。奋迅凭陵,形容龙象腾跃奔腾,气势雄伟。凭陵,犹言凌驾。这两句是说
【注释】: 情怀孤寄三千界,图史如流一万年。 (注:情怀,指诗情或诗意。孤寄,孤独地寄托。三千界,即三千里,形容范围广大。图史,指历史和典籍。万年,形容时间之长。) 日用限前无所得,奇才老去例逃禅。 (注:日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有限,限制,局限。逃禅,逃避佛教思想或宗教活动。) 【赏析】: 此诗为赠新会梁卓如孝廉七首之一,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第一句“情怀孤寄三千界”
【注释】 连天芳草送征轮:芳草,指京城长安一带的花草树木。送征轮,送别出征的车马。 不免低徊:低徊是徘徊,逗留不前的意思。 王会地:指长安城西的王公贵族们举行宴会的地方。 垂杨:杨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愁和离情的诗歌。诗一开头就写诗人即将离开长安,想到长安郊外的柳树,不禁感慨万千,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 中间两句“八百馀年王会地,垂杨无语为谁春”是对首句“连天芳草送征轮”的回答
注释: 端门受命启微言,礼运中庸两大原。文质由来无定尚,明夷噩梦即贞元。 端门:指古代的宫门,这里代指新会梁卓如孝廉的府邸或住所。受命:接受使命。启微言:启示微言大义。礼运:《周礼》中的一篇,论述礼制和治国方略。中庸:儒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不偏不倚、适度适中。文质:文采与质朴,指文章的风格。由来:自古以来。无定尚:没有固定的标准。明夷:卦名,指《周易》中的一卦,象征着黑暗和灾难。噩梦
【注释】 知本无涯生有涯:知,知道、了解。本无涯生有涯,指万物都有它的本源,本源是无穷无尽的。万源并鹜等恒沙:万源并鹜,比喻事物繁多。等恒沙,指数量众多如恒河之沙。往而不返真虚语:往而不返,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没有返回的余地。真虚语,指真正的语言,即真理。大海澄圆本一家:大海,泛指宇宙。澄圆,明亮圆润。本一家,指天地万物都来自同一个本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梁卓如的赠言。诗中表达了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