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承珙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描述了一株名为绿珊瑚的古树。以下是逐句释义: 1. 龙工胡为不自惜,琪树琅玕掷千尺。 注释:龙工,指工匠或工人。不自惜,意为不懂得珍视自己。琪树琅玕,珍贵的树木。掷千尺,形容树高耸入云。 2. 弃置人家溷厕间,牛栅鸡栖恣狼籍。 注释:弃置,丢弃或忽视。人家,这里泛指普通人家。溷厕间,厕所旁。牛栅鸡栖,指简陋的住所。恣狼籍,随意丢弃。 3. 世人但羡出水赤
注释: 1. 秦皇汉武未闻道,海上那得如瓜枣。 - 秦皇和汉武是古代的两位皇帝,他们都没有听说过荔枝这种水果。 2. 独有仙人冰玉肤,沐雨笼烟住瑶岛。 - 只有仙人才能拥有像冰玉一样的皮肤,他们住在瑶岛上,被雨水和烟雾笼罩。 3. 我来海国春正中,屋角如火扶桑红。 - 我来到海国,这里的春天正好,屋角映照着扶桑(太阳)的红光。 4. 心知绝世在空谷,仿佛梦到扶荔宫。 - 我知道世上无双的是荔枝
扶桑花,是一种植物名,也被称为太阳花或日葵。扶桑花是生长在北回归线上的植物,因此得名"日出"。这种花在阳光照射下会盛开,非常美丽。 金乌,指的是太阳。万里翔逸骇,意味着太阳从天际升起,照亮了整个世界。踏折桑枝落东海,意味着太阳的力量足以摧毁一切阻挡它的事物,就像踏断了桑树,将太阳落入东海一样。胚胎元气成扶疏,意思是太阳孕育了万物的生机和活力。锻炼阳精蓄光采,意味着太阳不断地锻炼自己的阳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译文: 齿落 香烟不盈寸,午梦忽已醒。 漱口承落齿,蠹穴嵌珑玲。 前时辅车动,杌卼久不宁。 今兹无所苦,豁如脱关扃。 因之悟化理,气候如毒亭。 蛮方乏霜霰,冬卉繁郊坰。 亦有舍旁树,一岁叶再零。 时至自勃郁,气散无留停。 人生非草木,造物劳我形。 况复煎膏油,自燔以出馨。 不如扪吾舌,默坐存黄庭。 所惜编贝状,渐次成零星。 存者锋亦敝,干莫非新硎。
《张瑕瑀为予写扶桑一幅因题其上》一诗,是出自清代著名诗人胡承珙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和分析: 1. 诗句释义: - 牡丹只许和酥黏:这句表达了牡丹花的独特性,只有用和酥的蜜来涂抹才能使其更加艳丽夺目。这里的“和酥”指的是一种特制的蜜,能够使牡丹更加鲜艳,而“黏”则形容了这种蜜的粘稠度,使得花朵更加持久地保持鲜艳状态。 - 金凤惟能蘸甲尖:这句话通过对比强调金凤花的稀有和独特
诗句释义: 1. 澄台望海 - 在澄清的台上眺望大海。 2. 乾坤底处有端倪 - 在天地之间,隐藏着某种迹象或线索。 3. 蒙叟难令物论齐 - 像蒙叟(可能是指庄子)这样的人,很难使世人的言论达成一致。 4. 河泊望洋休更叹 - 你只需站在河边看着大海,就不必再感到遗憾和叹息了。 5. 可知海若亦醯鸡 - 就像海神(可能在指海若,即海神波塞冬)也会被醋弄脏一样
注释 扶桑:传说中的日出处,这里指代太阳。 水国春阴护板扉:春天的阳光透过窗户,映照在室内的水国(即庭院)里。 仙葩:指牡丹。 合与饲蚕肥:和蚕一起生长、发育得更加健壮。 茧成如瓮丝如血:茧子长成了像瓮一样,蚕丝就像鲜血一样鲜红。 不数猩红覆地衣:不需要用红色的丝绸来覆盖大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瑕瑀为朋友写的一幅画题诗。画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牡丹花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
《张瑕瑀为予写扶桑一幅因题其上》是清代诗人胡承珙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作者收到好友张瑕瑀绘制的扶桑图并为之题诗的情景。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 - “千丈蟠根碧海东,全胜百日半年红。”:描绘了扶桑树生长在碧海东边,其茂盛程度胜过百日或半年的红色花朵。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扶桑树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惊叹。 - “何因却植通明殿,照彻丹霞影正中。”:询问为何要在通明殿种植扶桑
【注释】扶桑:神话中的日出处,即东海边。燕支山:古名焉支山,在今甘肃境内。鹅溪:在四川彭山县,一名石门山,风景秀丽。折枝:指柳条的末梢,常用以代称女子。比红儿:比喻张瑕瑀的诗句如同红儿般艳丽。 【赏析】 《赠张瑕瑀》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与好友张瑕瑀同赏美景,共咏佳句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意真挚。 “故人几许费燕支”一句,诗人首先赞美了张瑕瑀的高超诗才
《戏咏树上白头翁》是清代诗人胡承珙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内容: 1. 翁姥相呼意转亲:这里的“翁姥”指夫妻或父母,他们互相呼唤,显得关系亲密,仿佛在表达一种亲情的加深。 2. 江东子布漫生嗔:江东子布可能是指江东的某个人物,而这里用“漫生嗔”来形容他对某事的态度或反应,可能是对某种情况感到不满或愤怒。 3. 伯符公瑾俱夭折:伯符和公瑾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