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国春阴护板扉,仙葩合与饲蚕肥。
茧成如瓮丝如血,不数猩红覆地衣。
注释
扶桑:传说中的日出处,这里指代太阳。
水国春阴护板扉:春天的阳光透过窗户,映照在室内的水国(即庭院)里。
仙葩:指牡丹。
合与饲蚕肥:和蚕一起生长、发育得更加健壮。
茧成如瓮丝如血:茧子长成了像瓮一样,蚕丝就像鲜血一样鲜红。
不数猩红覆地衣:不需要用红色的丝绸来覆盖大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瑕瑀为朋友写的一幅画题诗。画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牡丹花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牡丹花开的美丽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水国春阴护板扉”,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春日景象。春天的阳光透过窗扉,洒在院子里的水国家,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这里的“水国”可以理解为庭院,也可以理解为整个自然界。
“仙葩合与饲蚕肥”,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娇艳。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其花大色艳,香气扑鼻,被誉为花中的仙子。同时,牡丹也是养蚕的好材料,它的花蕾可以喂养蚕宝宝,让它们茁壮成长。诗人巧妙地将牡丹与养蚕联系起来,既表达了对牡丹花的喜爱,也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的重视。
第三句“茧成如瓮丝如血”,进一步描绘了牡丹花的生长过程。当蚕宝宝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吐丝结茧。这时的茧子就像一只大瓮,颜色鲜红如血。诗人通过对茧子的描述,形象地展现了牡丹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
最后一句“不数猩红覆地衣”,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之情。他认为牡丹花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色彩鲜艳,更在于它的气质高雅。因此,他并不需要用红色的丝绸来覆盖大地,而是欣赏牡丹花本身的美。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牡丹花的美丽和娇艳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诗人还关注民生,关心农业,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