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斗大赋山囚,却有洼尊似道州。
砌畔花开罗汉面,窗前果结释迦头。
何人为下常悬榻,此屋原如不系舟。
归去茅檐闲炙背,烟涛还与话瀛洲。

这首诗的格式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四句。下面是对每个句子的释义:

  1. 半舫偶题 - “半舫”可能是指一个船或船的一部分。”偶题”意味着偶然写下来的内容。

  2. 荒城斗大赋山囚 - “荒城”指的是一座无人居住的城市,“斗大的”形容很小,“赋山囚”可能是指这个城市的景色或环境如同被囚禁在山中一样。

  3. 却有洼尊似道州 - “洼尊”指低矮而珍贵的酒器,“道州”是唐朝的一个地名,诗人可能是在用这个地名来比喻某个地方的风景或者文化。

  4. 砌畔花开罗汉面 - “砌畔”指的是墙壁旁边的地方,“罗汉面”可能是指佛教中的佛像,诗人用花来形容墙上佛像的样子。

  5. 窗前果结释迦头 - “窗前”指的是窗户前面的地方,“释迦头”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头,这里的“果结”可能是指果实累累,形容窗前的景象。

  6. 何人为下常悬榻 - “何人”指的是谁,“下常悬榻”可能是指有人经常在这里挂床铺,可能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或有特殊的吸引力。

  7. 此屋原如不系舟 - “此屋”指的是这间屋子,“不系舟”可能是指这间屋子没有固定的归属,像是漂浮不定的小船。

  8. 归去茅檐闲炙背 - “归去”指的是回家,“茅檐”指的是简陋的屋顶,“闲炙背”可能是指在家时悠闲地烤火取暖。

  9. 烟涛还与话瀛洲 - “烟涛”指烟雾和波涛,“瀛洲”是中国传说中的仙岛,诗人可能在谈论自己对于仙境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荒城偶遇的美丽景色和感受。通过使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个人情感的体验。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诗意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