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瀛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体会艺术效果及抒情方式。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并结合注释、相关背景知识理解诗歌主旨。“疏许立身”一句是说作者在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功存讲学”一句是说作者虽没有获得高官厚禄,但仍然不忘教书育人。 【答案】 译文:我虽然未能在仕途上得志,但我一心为官为民,心系百姓,时时挂念着朝政
```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译文: 在何方呼唤魂魄,那些香气四溢的香草依旧生长在三闾大夫曾经居住过的三户之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和敬意。"呵壁"是指诗人在墙壁上书写,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湘流"则是指湘江的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诗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屈原的怀念之情,认为屈原的诗歌和他的精神应该被人们铭记。
注释: 1. 杜宇声寒:杜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也称为杜鹃。杜宇声寒指的是杜鹃的叫声在寒冷的夜晚中显得格外凄凉。 2. 柴市一腔留热血:柴市,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集市。一腔热血,形容某人充满热情和斗志。 3. 瓯江千载泣忠魂:瓯江,指浙江省的瓯江。千年,表示很长的时间。泣忠魂,形容因忠诚而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的画面,通过杜宇声寒和梅花梦断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兴桓道中奉寄家叔父平凉紫塞秋深木叶红,一年离思逐崆峒。 乱山匹马燕云北,古郡斜阳陇水东。 雁影遥连沙碛暮,笳声寒起戍楼空。 焚香帘阁多清暇,应有音书寄北风。 注释: 1. 紫塞:指的是边远荒凉之地,常指北方边境地区。 2. 秋深:秋天的景色,深秋时节的景象。 3. 木叶:树叶,泛指秋天的植物。 4. 崆峒:山名,位于甘肃省平凉市。 5. 燕云
【注释】: 1. 䆗窱:山名。 2. 森沉:草木茂盛的样子。 3. 清风:指山风。竹间:竹林之间。 4. 苍苔:青苔。 5. 古涧:深水之溪。 6. 万籁寂:形容周围非常寂静。 7. 忘言憩:形容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言语和世俗的纷扰。 8. 流衣襟:衣服因沾上山泉的清冷而变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的各种景象,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句释义与赏析: - 为槎客题小桐溪山馆图:这是一幅描绘小桐溪山馆的画作,可能为一位旅者(槎客)而作。槎客指的是泛舟江湖或旅行的人。 2. 山人著书好:山人即指隐居山中的诗人,他喜欢著书立说。这句表达了他对学问和写作的热爱。 3. 家住小桐溪:诗人居住在小桐溪附近的某个地方,这里的“小桐溪”可能是他的居所或者写作灵感的源泉。 4. 岚气穿林合,松阴与屋齐:描述了一种山林间的景色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从黄浦渡口出发,乘船到平湖的经历。下面是逐句释义及注释: 1. 春申浦口午潮生,及到斜阳潮始平:春天的申浦(即现在的黄浦)在中午时分出现了潮水涌动的景象,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潮水才慢慢平静下来。 2. 风便东湖挂帆去,弄珠楼上笛三更:随着风的方向,诗人决定在东湖(位于上海)的帆船上继续航行。他登上了装饰有珍珠的楼阁,欣赏着夜晚的美景,直到三更时分。 译文: 1.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送友之金陵” - 注释: 送别友人至金陵(今江苏南京) - 赏析: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对象,为全诗定下基调,即离别之情。 第二句:“南朝一片月” - 注释: 南朝指的是历史上的南陈国,这里的“一片月”可能指代的是南京城的夜晚,或是整个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 赏析: 此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古老的夜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厚重。 第三句
【解析】 此诗为五律,全诗写景抒情,借登高望远之机,表达出诗人对佛家清静无为的向往和追求。首联“松寥阁”“高阁”表明了诗人要超然世外、远离世俗的志向;“层崖上”点出地点在高耸入云的山崖之上;“披云坐翠微”写出诗人所处位置之高,“翠微”即翠绿微光,这里暗指佛光,写出了诗人的心境。颔联以“岚光”与“佛住”对应,写“佛住”的意境,“留佛住”是说佛教的教义能留在世间。“挟江飞”是说佛光随江流而飞动
【注释】 谁割栈云青:指谁把栈云青崖给割裂了。 移来大剑形:指将剑门山的险峻之形移到了栈道。 双扉开绝壁,一线走沧溟:指双扇门敞开着,像两把利剑一样插在绝壁上,一条小路穿过苍茫的大海。 凿破疑鬼斧,削成烦巨灵:指用斧子凿出了这条小路,用巨大的力气才修成。 但有飞鸟外:只有飞鸟在这条路之外。 积铁插空冥:路就像被插在天穹中的铁块一样,非常突兀。 【赏析】 此诗描写了蜀道难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