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继
问天 把酒登高一问天,无私毕竟是虚传。 裴航渠有何功德,既作鸳鸯又作仙。 注释译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句“把酒登高一问天”,诗人在山顶饮酒之际,向天空发问,表达了他对于宇宙的无限遐想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问天"这一行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探索。第二句“无私毕竟是虚传”,诗人质疑所谓的无私和奉献,认为它们可能只是人们为了追求名声而虚构出来的概念
【注释】 1.春雨:春天的雨。 2.贤才:才能出众的人。 3.跋扈:横行霸道,这里指春风强劲有力。 4.唯:只有,只。 5.力:尽力。 【译文】 春天的雨,像有才能的人一样,一年年来见得越来越少了。 春风强劲而有力,拼命地吹,要把白日吹得小一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春雨写人,把春雨人格化。首句用“如”字作比喻,将春雨比为有才智的人,突出了春雨对万物生长的重要性
【注释】 春秋无冰——春秋两季没有冰。 冬月——冬天的月份,即冬季。 地气——指气候。 从南又北行——《史记·律书》说:“天地之气,古有春夏秋冬,今有春秋冬夏。”这里用“地气”指代气候。 切莫天津桥上过——不要在天津桥上过冬。因为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冬季气温很低,如果从南方到北方过冬,就会受冻生病。 而今恐有杜鹃鸣——现在的气候和往年不同,恐怕今年会听到杜鹃鸟鸣叫。 【赏析】
注释: 秋末天空辽阔,刚刚过去一场小雨,白项乌啼叫声在寒冷时更为凄切。 残花凋落,露出心脉,菊花枯萎,露出枯干的心,人们和菊花一样衰老,共度早晨的时光。 译文: 天空辽阔,刚刚过去一场小雨,白项乌的啼叫声在寒冷时更为凄切。 残花凋落,露出心脉,菊花枯萎,露出枯干的心,人们和菊花一样衰老,共度早晨的时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描写了秋天的景象,颔联写菊花衰败的情景,颈联则写人们在菊下相聚
秋景 秋天的景色已经增添了十分,霜冻磨洗雨后的润泽和夕阳的熏香。 紫色的泥土上长着苍劲的石头,黄色的花圃里开满了菊花,红叶点缀着晴朗的天空,一群白雁在天空飞翔。 放眼望去四周一片清爽,把心事托付给闲云寄托。 凭仗诗书画来传神写意,谁能比得上唐朝的郑广文? 注释: - 秋色平添已十分:秋天的景色已经增添了十分,指秋天的气息更加浓厚。 - 霜磨雨润夕阳熏:霜冻磨洗、雨润之后,再加上夕阳的熏香。 -
诗句如下: 叶薄不争桃李阴,子多却胜栗成林。 译文:树叶虽小,但不与桃李争宠,果实繁多,胜过满树的枣实。 赏析: 诗人通过对枣叶和小枣的描绘,表现出了枣树顽强生存的精神。虽然树叶细小,不占空间,但当枣子成熟时,其数量之多足以媲美满树的桃李。这种对比,既展现了枣树的生命力,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顽强不息的赞美
【赏析】 “春去”是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感慨。 首句说,春天来了,人们自然会欣喜,春天走了,虽然心中有些惆怅,但并没有悲苦之感。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次句说,春天来了,人们欢喜;春天去了,人们并不感到悲伤,因为春天已经为人们带来了美好的景象,所以人们并不为之伤感。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念。 第三句说,别有心事的人,别人是不会知道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向晚柴门闭”,傍晚时分,柴门紧闭;“小村新卜居”,新近迁居到一个小村落;“消磨秋夜永”,“消磨”是消磨、打发的意思,指在漫长的夜晚消磨时间;“涉猎古人书”,翻阅古人的书;“照案镫光冷”,案头灯的光暗淡无光;“横帏菊影疏”,横挂着帷幕,菊花的影子显得稀疏、暗淡;“来朝先众起,带露采园疏”
【注释】 村外:指村庄的外面。 偶游眺:偶尔游览眺望。 乍晴无点尘:忽然晴朗,连一点灰尘也看不见。 林深恋栖鸟:树木繁密之处,栖息着许多鸟儿。 野旷滞行人:野外空旷的地方,行人停留驻足。 农有千年利:农民耕种土地,可以获得长久的利益。 春医万物贫:春天里,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可以治愈万物的贫困。 比邻:相邻的人,泛指邻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民生活的诗。诗人在村外的景色中游眺
柳 多情爱垂柳,妙手孰传神。 临水自怜影,无风亦动人。 消磨燕地冷,袅娜楚宫身。 更念鹑衣士,年年早报春。 注释: 柳:柳树 多情:指柳树的枝条柔软,常随风摇曳,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爱垂柳:形容柳树的美丽和柔美。 妙手孰传神:指柳树的形态美、动态美,以及它所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是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和传达的。 临水自怜影,无风亦动人:意思是说在河边看到自己的倒影,即使没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