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薄不争桃李阴,子多却胜栗成林。
风枝偶落空闻响,露草潜藏没处寻。
自负晚年仍火色,谁知野老有丹心。
杜陵时感徵求苦,枨触西邻泪满襟。
诗句如下:
叶薄不争桃李阴,子多却胜栗成林。
译文:树叶虽小,但不与桃李争宠,果实繁多,胜过满树的枣实。
赏析:
诗人通过对枣叶和小枣的描绘,表现出了枣树顽强生存的精神。虽然树叶细小,不占空间,但当枣子成熟时,其数量之多足以媲美满树的桃李。这种对比,既展现了枣树的生命力,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顽强不息的赞美。
叶薄不争桃李阴,子多却胜栗成林。
风枝偶落空闻响,露草潜藏没处寻。
自负晚年仍火色,谁知野老有丹心。
杜陵时感徵求苦,枨触西邻泪满襟。
诗句如下:
叶薄不争桃李阴,子多却胜栗成林。
译文:树叶虽小,但不与桃李争宠,果实繁多,胜过满树的枣实。
赏析:
诗人通过对枣叶和小枣的描绘,表现出了枣树顽强生存的精神。虽然树叶细小,不占空间,但当枣子成熟时,其数量之多足以媲美满树的桃李。这种对比,既展现了枣树的生命力,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顽强不息的赞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全诗如下: 四方兵振动,万户众流离。 故宅悬如磬,长安乱似棋。 渠魁才授首,大雨又愆期。 衡岳删文稿,湘滨洗砚池。 浮生口嚼蜡,多病鬓添丝。 遣兴吟桃叶,知音失柳枝。 鸳机梦惆怅,莲府客罗维。 系本出元帝,饥当餐紫芝。 养生心见性,止念寿齐颐。 玉洞清凉地,金炉大药资。 藏修一麟角,莫恋五羊皮。 赖有丹青手,写成鸾凤姿。 心香烧一瓣,清酒咒三卮。 欲救江西派
【赏析】 《秋夜》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一个读书人,在秋夜里闭门独处时的所思所感,抒发了他对人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关键词有“读书”、“消夜”、“翻声”、“弄影”等。 首句“客舍垂帘更闭门”,描绘出了一种幽静、孤独的画面。诗人独自一人居住在客舍中,他关上了窗户和窗帘,使得整个房间显得更加静谧。这种孤独的感觉,使得他在夜晚时分感到更加寂寞和无助。 次句“读书消夜静无言”
注释: 九月九日风雨寒,病躯顿觉征衣单。 两鬓应教好花笑,十年都在他乡看。 落英苦口餐不饱,来雁退飞书寄难。 曰归曰归又中止,一声长啸天地宽。 赏析: 这是一首写客居异地的羁旅之思的诗,抒发了游子在异乡为官的孤寂与辛酸,以及渴望回归家乡的心情。 首句“九月九日风雨寒”,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时所感受到的天气寒冷。九月九日通常是指重阳节,此时天气应该温暖如初,但这里却用“风雨寒”来形容
注释: 1. 秋林环绕秋水池,借他娱老须及时。 2. 性情与人大悬绝,寻常之物翻居奇。 3. 枫树丹青设色画,藕花开阖无声诗。 4. 一钱不费许游眺,天赐眼福那敢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首句“秋林环绕秋水池,借他娱老须及时。”描绘了一幅秋日里,树林环绕着池水的画面。这里的“秋”指的是秋天,而“池”则是指池塘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将关键词加上注释。 诗句释义: 1. “煎茶似穷士” - 描述一个人像穷人一样在简陋的环境中喝茶,暗示他的生活简朴。 2. “聒耳不平鸣” - 形容声音吵闹,不安宁。 3. “炉待活火然” - 指炉子要等到有了火才能使用。 4. “水熟翻无声” - 水烧开后会发出声音,这里反用其意,表示水已经烧好,没有声响了。 5. “从前不守口”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苦雨》。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译文: 黄梅时节,连绵的雨水笼罩了整个江山,江南地区地势低洼,经常遭受水灾。 虽然畿南没有高山也没有大江,但一旦大风刮起,尘土飞扬,人们只能用柴草盖住屋顶和筑起墙壁来抵御风雨。 大雨倾泻如同倒出天河,使得大地变得泥泞不堪,房屋和地面都被泥土覆盖得严严实实。 一位七十岁的老人虽然身患重病却装聋做哑,家里的人都因为连日的阴雨而无法外出劳作。
诗句释义: 折枝得水花开早,老树逢春叶放迟。 不信蒙庄《齐物论》,眼前生意尚参差。 注释说明: - 折枝得水:折取枝条上的花朵,得到水中的绽放,形容花儿迅速盛开。 - 花开早:指花朵在春天较早的时候开放。 - 老树逢春:老树上的枝叶在春天再次发芽生长。 - 叶放迟:树叶在春天到来时生长得较为缓慢。 - 蒙庄:《齐物论》是庄子的著作,此处可能指的是庄子的思想。 - 齐物论:一种哲学观念
【注释】 鷇:幼小的鸟。凤胎:指凤凰蛋。燕雀:燕子和麻雀,比喻农家。忙:忙碌。村锁:村边树丛。枣花:红枣花。禾:庄稼。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情景的田园诗。诗从夏初开始,以“田家”为线索展开,写出了农民在炎炎夏日中辛勤劳作的情景。 首句中的“雨鷇凤胎燕雀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农人在烈日炎炎、酷暑难耐的夏季时节里,为了生计而不得不早早起身,冒着大早出门去田间劳作。这里的“鷇”是鸟的意思
题樊南生小象四十韵 文士如飞将,终身太数奇。 问年丁午壮,卜命甲辰雌。 易辙原无那,陈情总见疑。 虽蒙濮阳辟,敢负相公知。 金屋新人笑,红尘故剑遗。 何年荐绵竹,九日咏江蓠。 完璧傥归赵,明珠终报随。 谁容祢处士,我忆郑当时。 排笮党人结,机权宦竖持。 殊勋尊圣相,大手赋韩碑。 忠过刘司户,情深杜牧之。 怜才拌痛哭,感事托微词。 传仅入《文苑》,生堪为士师。 仁心独活狱,强项自无私。 才大难为用
诗句逐句注释 1. 自况:自我描述,表达作者的心境或处境。 2. 三千里外八旬翁:表示自己远离家乡已有很远的距离,已经八十岁了。 3. 总在劬劳忧患中:一直在辛勤劳作和忧虑之中。 4. 失侣通宵鹤警露:失去了伴侣(可能是指子女或亲人),一整夜都在担心(可能是因为某种担忧)。 5. 哺雏镇日燕衔虫:整天照顾着小宝宝(如孙子),燕子也飞来衔食帮助喂养。 6. 欲归无计消家难
秋景 秋天的景色已经增添了十分,霜冻磨洗雨后的润泽和夕阳的熏香。 紫色的泥土上长着苍劲的石头,黄色的花圃里开满了菊花,红叶点缀着晴朗的天空,一群白雁在天空飞翔。 放眼望去四周一片清爽,把心事托付给闲云寄托。 凭仗诗书画来传神写意,谁能比得上唐朝的郑广文? 注释: - 秋色平添已十分:秋天的景色已经增添了十分,指秋天的气息更加浓厚。 - 霜磨雨润夕阳熏:霜冻磨洗、雨润之后,再加上夕阳的熏香。 -
柳 多情爱垂柳,妙手孰传神。 临水自怜影,无风亦动人。 消磨燕地冷,袅娜楚宫身。 更念鹑衣士,年年早报春。 注释: 柳:柳树 多情:指柳树的枝条柔软,常随风摇曳,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爱垂柳:形容柳树的美丽和柔美。 妙手孰传神:指柳树的形态美、动态美,以及它所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是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和传达的。 临水自怜影,无风亦动人:意思是说在河边看到自己的倒影,即使没有风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向晚柴门闭”,傍晚时分,柴门紧闭;“小村新卜居”,新近迁居到一个小村落;“消磨秋夜永”,“消磨”是消磨、打发的意思,指在漫长的夜晚消磨时间;“涉猎古人书”,翻阅古人的书;“照案镫光冷”,案头灯的光暗淡无光;“横帏菊影疏”,横挂着帷幕,菊花的影子显得稀疏、暗淡;“来朝先众起,带露采园疏”
【赏析】 《秋夜》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一个读书人,在秋夜里闭门独处时的所思所感,抒发了他对人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关键词有“读书”、“消夜”、“翻声”、“弄影”等。 首句“客舍垂帘更闭门”,描绘出了一种幽静、孤独的画面。诗人独自一人居住在客舍中,他关上了窗户和窗帘,使得整个房间显得更加静谧。这种孤独的感觉,使得他在夜晚时分感到更加寂寞和无助。 次句“读书消夜静无言”
诗句逐句注释 1. 自况:自我描述,表达作者的心境或处境。 2. 三千里外八旬翁:表示自己远离家乡已有很远的距离,已经八十岁了。 3. 总在劬劳忧患中:一直在辛勤劳作和忧虑之中。 4. 失侣通宵鹤警露:失去了伴侣(可能是指子女或亲人),一整夜都在担心(可能是因为某种担忧)。 5. 哺雏镇日燕衔虫:整天照顾着小宝宝(如孙子),燕子也飞来衔食帮助喂养。 6. 欲归无计消家难
【注释】 1.春雨:春天的雨。 2.贤才:才能出众的人。 3.跋扈:横行霸道,这里指春风强劲有力。 4.唯:只有,只。 5.力:尽力。 【译文】 春天的雨,像有才能的人一样,一年年来见得越来越少了。 春风强劲而有力,拼命地吹,要把白日吹得小一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春雨写人,把春雨人格化。首句用“如”字作比喻,将春雨比为有才智的人,突出了春雨对万物生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