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垂帘更闭门,读书消夜静无言。
翻声古鼎煎茶髓,弄影秋镫写菊魂。
孤僻天生谁过访,衰残风骨自能存。
寒侵布被眠难稳,暖足何年始抱孙。

【赏析】

《秋夜》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一个读书人,在秋夜里闭门独处时的所思所感,抒发了他对人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关键词有“读书”、“消夜”、“翻声”、“弄影”等。

首句“客舍垂帘更闭门”,描绘出了一种幽静、孤独的画面。诗人独自一人居住在客舍中,他关上了窗户和窗帘,使得整个房间显得更加静谧。这种孤独的感觉,使得他在夜晚时分感到更加寂寞和无助。

次句“读书消夜静无言”,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深夜时分的孤独与沉思。他独自在房间内读书,直到深夜时分才感到困倦。这时,他静静地躺在床上,不再说话。他的心中充满了思考与感悟,但他却选择沉默不语,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

第三句“翻声古鼎煎茶髓”,描绘出了一幅古代的生活场景。诗人在夜晚的书房中,点燃了一盏古铜色的茶壶,将茶叶放入其中煮制茶饮。这个动作看似平常,但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寓意。茶叶在水中翻滚,仿佛在翻涌着古人的智慧和精神。而诗人则在其中寻找着自己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第四句“弄影秋镫写菊魂”,描绘出了一个美丽的画面。诗人在秋天的夜晚里,点燃了一个灯笼,映照出自己的倒影。这个倒影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坚韧与毅力,以及他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菊花在秋风中盛开,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它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质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第五句“孤僻天生谁过访”,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无奈和接受。他天生就喜欢独自生活,不喜欢与他人过多交往。他认为,孤独是一种美好的状态,它可以使人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因此,无论别人如何来访,他都会选择独自面对,而不是去迎合他人的意愿。

第六句“衰残风骨自能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态度和信念。他认为,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自然的规律。然而,即使面对衰老和死亡,他也要保持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品格。他相信,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最后一句“寒侵布被眠难稳”,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难以入睡的场景。他穿着厚厚的被子,试图让自己感到温暖和舒适。然而,寒气却不断侵入他的体内,让他无法安心入睡。这种身体上的不适和精神上的困扰,使他更加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尾句“暖足何年始抱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他希望能有一天能够拥有一个温暖的家,陪伴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然而,他也清楚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因此,他只能默默地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秋夜独处的情境,表达了他对孤独、生命、时间流逝的感慨和理解。诗人用简练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同时也传达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诗意和韵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注释:

  1. 客舍:旅店或客栈。垂帘:垂下帘子。闭门:关闭门窗。
  2. 消夜:消磨夜晚的时间。
  3. 翻声:声音回荡。古鼎:古代的鼎炉。煎茶髓:用古鼎煮茶以提取茶叶精华。髓:指茶水中的精华部分。
  4. 弄影:用手或物体遮挡影子来模拟影像。秋镫:秋天使用的灯笼。写菊魂:形容影子像菊花一样美丽动人。
  5. 孤僻:性格孤僻不善于交际的人。天生:天生的特质。谁:疑问代词,用来反问。过访:访问。
  6. 衰残:形容人的衰老和衰弱。风骨:人的气概和志向。自能存:自然可以存在下去。
  7. 寒侵:寒气侵袭。布被:用布做成的被子。
  8. 暖足:温暖双脚。何年:什么时候。始:开始。抱孙:抚养孙子。
    赏析: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是“王(勃)杨(炯)卢(植)骆(宾王)之旧”之一,盛唐期间诗歌创作的重要作家。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健康,风格淳朴厚重,较多地反映了民间疾苦与社会矛盾。他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水衡参军,故其作品多写个人遭遇和感受。其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受到后人的高度赞誉和推崇。他的诗篇如“秋夜”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创作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