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瑞鹧鸪 为人幸遇教门兴。折莫因循着世荣。节食减眠神自爽,忘情去欲气偏清。 暂时戒慎离灾苦,久远行持出死生。奉劝高明宜省悟,闻身强健早修行。 注释: 1. 瑞鹧鸪:这是一首关于修行的诗,通过描述修道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来表达其对于修行的理解和追求。 2. 为人幸遇教门兴:幸运地遇到了修行的门径,开始修行之路。 3. 折莫因循着世荣:不要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享受世俗荣华。 4. 节食减眠神自爽
【释义】 西山一带风景优美,人们过着清闲的生活。无是无非无宠辱,有花有果有林泉。 家家奉道养闲客,户户钦坛礼大仙。如此勤心行吉善,太平快乐过丰年。 【注释】 1. 瑞鹧鸪:又名山鹧鸪。 2. 龙泉峪:位于山西五台县,因水色似龙眼得名。 3. 西山:指太行山。 4. 曲水环山若洞天:形容景色优美如仙境。 5. 有花有果有林泉:形容生活富足,环境优美。 6. 奉道:遵循道教的教义。 7. 大仙
注释:道人起念不寻常。宿业牵缠惹祸殃。朴实修真方得久,浮虚学道岂能长。 旋生旋灭心难定,不动不摇意易防。早悟知常功累足,恁时许尔志坚刚。 译文:道人开始修炼,但念头与众不同。宿世的业力牵引着我们,给我们带来灾难。只有朴实地修行,才能长久。浮华虚妄的学问怎能真正修行成功? 我们的心境会随着事物的生灭而难以稳定下来,但我们的意志坚定,就能轻易防御外界的攻击。早些领悟到常理,修行就会事半功倍
【注释】 瑞鹧鸪 · 劝世 长春教法付清和,普劝高明出爱河。道德勤修天赐乐,尘情苦恋世生魔。 目前放下游真境,身后功深赴大罗。我有忠言新说破,看君听了意如何。 【赏析】 此词为“劝世”之作。上片先写世间之人皆在爱河里沉沦,作者则以清和之身来劝世人出爱河,去追求精神上的快乐。下片写世间之人皆在名利中奔波,作者则以大罗仙境作为诱惑,劝世人功成之后要入仙境,去追求精神的永恒。 全词语言通俗易懂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修行休觅虎龙儿。 注释:修行时不要追求像老虎和龙一样强大的力量,而是要专注于内心的修炼。 2. 火灭烟消财色离。 注释:当欲望和贪婪消失后,财富和美色也会随之消散。 3. 内炼气神成九转,外除情欲却三尸。 注释:在内部修炼精神,使气息流转九次,去除外界的情感欲望,消除内心的三尸(即烦恼)。 4. 居常休话他长短,处净宜搜自己非。 注释:在日常生活中
【注释】 1.鹧鸪:又名“杜宇”,相传为古代蜀王望帝之魂所化,栖息于山间。 2.酬春当得酒如川:意思是说,在春天里酬答春天应当像江河一样畅饮美酒。 3.日典春衣也自贤:每天穿着新裁的春衣也很自豪。典,穿;也,表强调;自贤,自我欣赏。 4.孤负风光忙有底,婆娑丘壑兴无边:辜负了美好的景色,却不知为什么而忙碌着;在山川丘壑中徜徉,兴致无穷。 5.书生大抵少成事,老境尚堪加数年
【解析】 本首诗的注释是:“瑞鹧鸪 · 赠郭公”: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与郭公分别之际,以高洁清雅的品格相期许。全诗八句皆用对仗,“定观”“妙趣”为仄起平收,其他皆平仄交错。 其一 译文:心无杂念不费事养根。寂淡清虚守自然。积德仁风师孔孟,僻潜高洁效颜原。定观明月三秋夜,妙趣玄风九夏天。诗酒琴书谁可并,野夫常许似龙眠。 其二 译文:定下观察之心,静观那皎洁之月,共度三秋之约。妙趣横生,玄思如潮
诗句 1. 人人学道慕腥膻。 - 注释:人们普遍学习道教,但都向往腥膻(指美味佳肴)之味。 - 赏析:这句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时,常常被世俗的诱惑所迷惑。 2. 嗜酒迷花罪孽缠。 - 注释:沉溺于酒精和花丛中,罪恶感缠绕心头。 - 赏析:这里描绘了人因过度放纵而产生的负面后果,暗示了过度享乐的危害。 3. 心慕腥膻伤物命。 - 注释:内心向往腥膻之物,伤害了自然和生命。 -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隐士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王公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王公幽隐远佳餐”一句,诗人描绘了王公远离世俗繁华的生活态度。他选择隐居在山林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和诱惑,过一种清静、简朴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让王公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保护灵根守内闲”一句,诗人强调了保护心灵的重要性。他认为心灵的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注释:修行时不要寻找龙虎等神异的东西,只要明白自己的本心即可。昏昧时弥陀成了外道的盗贼,觉悟时烦恼就是菩提。常搜己过,心性自然明朗;唯见他非,本性自然会转。打破一切执着和休息,在般若空性中与佛陀相伴。 赏析:这是一首颂佛之作。首句“修行休觅虎龙儿”,劝诫人们不要追求神通广大、变化神奇的佛菩萨或神仙,而要修习佛法,明心见性。第二句“只要灵明识本机”,强调认识自己的本质,悟到生命的真谛才是修行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