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锡琮
《咏黄河》 黄河,古称河,源出青海。 流经宁夏、内蒙古到河南。 入山东注入渤海。 全长5464公里。 是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 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日夜奔流不停歇! 从源头到入海口,纵横交错穿套口; 蜿蜒曲折下龙门,九曲十八弯。 黄河流入中游,在河南与洛河交汇。 荥阳以下,地势低平。 黄河在此改道,由北向南。 进入黄土高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掌握。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登北固山而作。“绝岭横江岸,登楼望渺然。潮来徐福岛,山出寄奴泉。境界分吴楚,波涛混海天。千秋争战地,今喜靖烽烟。”是全诗的五句,每句的注释在下面。 此诗前四句描写登临北固山所见景色和所感情怀。首联写登临北固山远眺之所见。“绝岭”与“横”“江岸”相衬,形成一幅雄伟壮丽的画面;“登楼”二字表明了作者的心情,他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滁州道中 策马进入长林,村幽耐客寻。 秋天晴空红叶润,山远暮烟深。 江馆寒潮断,河桥蔓草侵。 古人残迹在,空使候虫吟。 注释:策马进入长林,指骑马进入茂密的森林,村幽耐客寻,说明村子安静得可以使人忘却旅途的疲劳,耐客寻,耐得起旅途中的寂寞。秋晴红叶润,说明秋天的天晴,红色的树叶更加鲜艳,山远暮烟深,说明山的距离已经很远,夕阳下的烟雾也变得更加浓重。江馆寒潮断
策骑入长林,村幽耐客寻。 秋晴红叶润,山远暮烟深。 江馆寒潮断,河桥蔓草侵。 古人残迹在,空使候虫吟。
费锡琮,字滋衡、一作滋蘅,是清代诗人,字厚籓,号树栖,四川新繁(今新都)人,费密次子。他生于康熙叁年(1664),而去世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之后,在诗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费锡琮的生平和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还包括他的家学传承和文学理念。他的诗作风格豪放,古体直接汉魏,近体则追踪盛唐,这种直白而深沉的风格,体现了他继承家学,并深受其祖父费经虞的影响
费锡琮,字滋衡、一作滋蘅,是清代诗人,字厚籓,号树栖,四川新繁(今新都)人,费密次子。他生于康熙叁年(1664),而去世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之后,在诗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费锡琮的生平和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还包括他的家学传承和文学理念。他的诗作风格豪放,古体直接汉魏,近体则追踪盛唐,这种直白而深沉的风格,体现了他继承家学,并深受其祖父费经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