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岭横江岸,登楼望渺然。
潮来徐福岛,山出寄奴泉。
境界分吴楚,波涛混海天。
千秋争战地,今喜靖烽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掌握。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登北固山而作。“绝岭横江岸,登楼望渺然。潮来徐福岛,山出寄奴泉。境界分吴楚,波涛混海天。千秋争战地,今喜靖烽烟。”是全诗的五句,每句的注释在下面。
此诗前四句描写登临北固山所见景色和所感情怀。首联写登临北固山远眺之所见。“绝岭”与“横”“江岸”相衬,形成一幅雄伟壮丽的画面;“登楼”二字表明了作者的心情,他登高望远,心旷神怡,但眼前的景象令他顿生感慨,于是发出“望渺然”的感叹。
颔联写登临北固山所见之景。“徐福岛”指徐福渡海寻药的故事发生地。传说中徐福曾在岛上求得仙草,后乘船出海,因遇大风雨而失踪。这一句借徐福故事暗喻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进取。“寄奴泉”是孙权的陵墓,位于北固山上。孙权字仲谋,东吴开国皇帝,曾被封为吴王,称帝后葬于此,故后人有“孙郎坟上草离离,寂寞寒烟空古台”的诗句(《金陵怀古》)。这里以孙权比宋高宗,意谓:孙权尚且如此,宋高宗又怎能自安?
颈联写诗人登上北固山后的所感所悟。“境界分吴楚”是说:登高眺望,只见长江把吴、楚大地分隔开来。这里以吴、楚代指东南一带,暗寓南明王朝与清朝政权的斗争。“波涛混海天”则是指:汹涌澎湃的波浪似乎要与浩瀚的天空融为一体。这里以海天的浑融比喻当时南北双方力量的对比,暗示着明朝灭亡的历史趋势已不可阻挡。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对国家大事的感慨。“千秋争战地”是指: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战争频繁之地。“今喜靖烽烟”则是说:如今看到这里不再有战火,真是值得庆幸啊!
【答案】
绝岭横江岸,登楼望渺然。
潮来徐福岛,山出寄奴泉。
境界分吴楚,波涛混海天。
千秋争战地,今喜靖烽烟。
译文:
北固山横卧于长江岸边,登上山顶可以遥看远处的风景。海水涨潮的时候可以看到徐福渡过东海的地方,山间流淌出的泉水出自孙权的墓地。
江山分隔了吴地和楚国,波涛声浪仿佛要和天空融合在一起。历史上无数次的战争都在这里上演,今天能看到这里的烽火已经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