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曰修
【注释】 民:百姓。始信:开始相信。渊云:指东汉末年隐士张良,字子房,号“汉之谋臣”。政事:国政、政务,泛指政治。敏而好学:聪明而又爱好学习。莫疑:不要怀疑。巢许:相传春秋时鲁国人巢父、许由,隐居不愿做官。闲人:隐居不问俗事的人。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序诗。作者袁枚在诗中对朋友袁枚的才华和品行予以高度赞扬,表达了对他深深的敬意和期待。 首句“民不能忘”,是说老百姓不会忘记你
【注释】 江左:泛指江东地区。南朝时,人们习惯称长江下游以南为江左。 人争艳霸图:指人们纷纷争夺霸主的称号。 衣冠:代指士大夫、官僚等。 襟带:指地域范围。 谭尘:谈笑风生。 当筵:面对酒席。 风流:指文化、艺术等方面成就。 割据:指地方军阀割地自雄或自立为王。 此意:指这种风气。 荒芜:荒废、衰败。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作者在江左任上时。首联点出“开基”后,“人争”之盛事
这首诗由七首绝句组成,每句都是独立的意境。以下是对每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娟娟美人隔秋水,浓阴匝地寒光起。 注释:一位美丽的女子(美人)隔着秋天的水面,浓密的树木环绕在周围,寒光四溢。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女子和浓密的树林,营造出一种宁静、幽美的氛围。这种氛围与秋天的景象相得益彰,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2. 清砧断续西风生,数声飘入遥天里。 注释
诗句:杨柳阴阴太傅祠,行人下马读残碑。遗言杜预才堪代,敛手张华计不疑。 译文:在杨柳荫下,晋朝的羊叔子祠堂静立着,人们驻足于此,纷纷下马,阅读那已残破不堪的碑文。碑文中记载了羊叔子临终前留下的遗言,赞誉杜预的才华足以接替自己,同时批评张华的计谋不可轻信。诗人感慨地说,如果孙吴王和王谢家族能归顺到洛阳,他们的势力或许还会如同隋文帝攻破陈国时那般强大。最后
辽阳州 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是唐朝的州名。襄平,即辽东,是唐代的州名。此诗为登辽阳州城所作。辽阳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地势险要,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诗人登上辽阳古城,远眺四周,感慨万分。 一水依然走百灵:指辽河水流仍然如昔日般清澈,流淌着百灵鸟的欢叫声。百灵鸟,一种生活在北方的鸟类,善于歌唱。 劫火销余千顷渌(lù):劫火,指金兵入侵时的战火。销,消除。余,留下。千顷渌,指辽河两岸的绿野。
【注释】 莺花江总宅:江总的住宅在江南。 风月谢公墩:谢安在石头城(今南京市)建有风月园,即谢公墩。 画舫青溪水:指诗人乘船游赏青溪。青溪是南京秦淮河的支流。 红楼白下门:白门,指南京的城门。红楼、白门都是金陵古迹。 莲花更莲子:莲花与莲子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但在这里却可以连成一体。 桃叶复桃根:桃花与桃子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但在这里却可以连成一体。 乐府凄凉遍:指《乐府诗集》中有很多哀伤的诗篇。
晚步书所见 村落萧疏瓦屋稀,槿篱花谢杞苗肥。 趁着夜色客商穿林而过,看剧的人们在近市处归家。 柳外佛灯双石废弃,岸边渔火一星点点微光。 行走间忽然感受到新凉,习习水风轻拂衣襟。 注释: - 村落萧疏瓦屋稀:村落中的瓦房子很少见。 - 槿篱花谢杞苗肥:槿篱边的花朵已经凋谢,而旁边的枸杞却长得很肥美。 - 趁虚客度深林散:趁着夜色,商人们穿过树林散去。 - 看剧人从近市归
【赏析】 雄县是唐代诗人李益的诗作。此诗首联写秋日景色,颔联写人到中年,感慨身世,颈联写戍边之地,抒发了对战争与和平的忧虑,尾联写夕阳西下,感慨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疏疏杨柳荡秋阴,瑟瑟西风飘客襟”: 疏疏杨柳,荡秋阴,杨柳依依,秋风瑟瑟,吹拂着游子之衣襟。 “沙盘远戍三关险,浪拍危桥一水深”: 沙盘远戍,三关险固,浪拍危桥,一水深深。 “北际南垂大如许,夕阳千古此消沈”:
【解析】 此诗前八句以“江行”为题,写诗人在江边行走时的所见所感,后四句又以“南国”为题,写诗人经过南方的所见所感。 首联“清诗成漫兴,浊酒得孤斟”,写诗人在江行途中随手吟咏,自得其乐;又借一壶浊酒,独酌而饮,以遣忧思。这两句看似随意写来,实则蕴含着诗人的心境。他既感慨于世事纷扰、人事沧桑,又感叹于世道的不公和自身的孤独。 颔联“芳草自朝暮,浮云无古今”,写诗人所见之景。这两句诗中
江左开基后,人争艳霸图。 衣冠垂六姓,襟带到三吴。 对客挥谭尘,当筵击唾壶。 风流与割据,此意久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