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开基后,人争艳霸图。
衣冠垂六姓,襟带到三吴。
对客挥谭尘,当筵击唾壶。
风流与割据,此意久荒芜。

【注释】

江左:泛指江东地区。南朝时,人们习惯称长江下游以南为江左。

人争艳霸图:指人们纷纷争夺霸主的称号。

衣冠:代指士大夫、官僚等。

襟带:指地域范围。

谭尘:谈笑风生。

当筵:面对酒席。

风流:指文化、艺术等方面成就。

割据:指地方军阀割地自雄或自立为王。

此意:指这种风气。

荒芜:荒废、衰败。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作者在江左任上时。首联点出“开基”后,“人争”之盛事;颔联写“争艳”“霸图”,表现当时士族豪强的权势;颈联写他们宴饮时的表现,抒发感慨;尾联写这种风气久已衰落,流露出对历史兴替的深沉感慨。

首联“江左开基后,人争艳霸图。”点出“开基”后,“人争”之盛事。开基者,创立基业之人也,即指当时的统治者。“人争艳霸图”是说,开基后,天下英雄豪杰,纷纷竞相争夺霸主的称号和地位。“江左”是指今天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这里特指吴国(三国时代吴国在今江苏苏州一带)。“人争”之“艳”,有两层意思:一指争做领袖人物,二指争夺美女,暗含权欲与色欲。“艳霸”即美霸。“争艳”即争美,即争做领袖人物,争霸天下。“艳霸图”就是“争雄图”。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又写出了当时士族豪强势力的强大,为后文描写这些士族豪强的生活作了铺垫。

颔联“衣冠垂六姓,襟带到三吴。”写当时士大夫、官僚们的显赫地位和影响。“衣冠”一词,既指士大夫、官僚们穿的官服,又指他们本身。“垂六姓”即指“衣冠”中的大姓、世家大族。“垂”,是“冠”的同义词,这里用作动词。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那些达官贵人,都身穿锦绣华贵的衣服,衣带随风飘扬,他们所到之处,三吴地区也为之震动。三吴是吴、会稽(今浙江绍兴)、丹阳(今江苏镇江)的简称,这里专指吴郡一带。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当时士大夫、官僚的权势地位,又写出了他们的气派。“襟带”一词,既指服饰,又指地域。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士大夫、官僚们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又写出了他们的活动范围。“襟带”,在这里用来形容士大夫、官僚们威风凛凛的样子。“三吴”,在这里用来代表吴郡一带。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士大夫、官僚们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又写出了他们的活动范围。

颈联“对客挥谭尘,当筵击唾壶。”写士大夫、官僚们宴饮时的得意忘形。“谭尘”,即谈笑风生,形容宴会上气氛热烈,言笑喧哗。“唾壶”,古代的一种乐器,壶口向下,用以盛唾沫。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指宴会上,宾客们谈笑风生,挥洒自如。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当时士大夫、官僚们在宴会上的得意状态,也写出了他们的骄奢淫逸生活。

尾联“风流与割据,此意久荒芜。”写这些士大夫、官僚们的骄奢淫逸生活早已被人们忘却,而他们的作风却一直延续到今天。“风流”一词,既可以解释为风度、风采,也可以解释为才情、才学、才华。“与此意”是指前文所说的这些士大夫、官僚们的作风。“此意久荒芜”是指这种作风已被人们遗忘很久了,不再被人提起。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士大夫、官僚们生活的讽刺,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这首诗通过写当时的一些士大夫、官僚们的生活状况和作风,揭露了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