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锦
大学释褐观石鼓因读韩苏二诗同同年李巨州作一百韵 不可意减增,诸天方丈室。 不能评肥瘦,丰肌细腰匹。 长短本自然,足凫与胫鹤。 东西两得势,越阡兼度陌。 百幅百砗磲,一字一缣帛。 治水已沦胥,吉日付飘泊。 卫州铜盘倾,延陵墓碣剥。《诅楚》复何有,宣和空宝惜。 独此表中兴,大蒐深刻石。环玮谁铸辞,传是史籀作。 尚想周宣王,功德南海薄。《江汉》《常武》诗,《车攻》《六月》什。 仲山以衮补,方叔以乱拨
注释: 几日:几天。 不行:行走。 小径:小巷或幽深的小路。 微:细小,微小。 墙上:墙壁上。 绿遍莓苔衣:绿色的莓苔布满了墙壁。 已凉:已经变凉。 枕簟:枕头和竹席。 坐无寐:坐着没有睡着。 瞥见草中萤火飞:突然看见草丛里萤火虫飞。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中的“几日不行小径微”表达了诗人在这几天内没有行走在小路上,而只是停留在一个地方
【注释】 青芝坞:在今浙江绍兴。鲍西冈:北宋诗人,字君仪,号东皋野父,世称东坡先生。 联吟官廨:指官府。联吟:指官员间相互唱和的诗。劈罗笺:把细罗制成的纸撕成小片来写诗。惠泉:即惠山泉,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西南。 得所:指死后得到安宁。采地:这里泛指墓地所在地。鲍家田:指鲍家的田园。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首句“联吟官廨劈罗笺”是说在官府的官署中,大家聚在一起作诗,用撕成的小片罗纸写下来
【解析】 “东野穷不彻”的意思是:孟郊穷困潦倒,不得志。“五十得一官”,意思是:孟郊在年已五十的时候才当上一个小官。 “行吟狎簿书,出郭不整冠”,意思是:孟郊在外出的时候常常带着诗稿吟诵,而且有时也不整理好自己衣冠就匆匆出门了。 “咸池三百篇,风景擢古肝。”意思是:读《咸池乐》时,诗人被古人的情怀所感动,仿佛置身于古代的风土之中。 “或言层冰清,亦谓万松乾。”意思是:有人说这层冰是清澈透明的
【注释】 周梅墟:《元诗选》中收《周梅墟墓》,作者不详。处士:隐居不仕的人。梅花:这里指梅花盛开的春天。最扶疏:最为繁茂。耆旧:老前辈,这里指周梅墟的先辈。偕隐:一同隐居。元晏先生:指周梅墟的朋友元晏。贮书:贮藏书籍。韭:早春时节生长的蔬菜,这里泛指时令蔬菜。悲风宿草:比喻死者,宿草指坟墓上长着的野草。欷歔(xīxū):抽泣的声音。鹿门: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题跋(biè):题写和书写。华亭
【诗句释义】 听说客人们谈论到武夷山的景色,说那山中有传说中的王子骞。据说王子骞是篯铿的儿子,他在宾云寺留下遗迹,如今已落入人间。 汉时的干鱼祭祀活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王子骞遗留下的尸骨在山岩中不可攀登。 船儿转动时经过菜瓜溪、葵花洲,路上没有蛇也没有虎,只有三只雉鸟在飞。 只应该借给我虹桥板吧,左手可以摘取星星,右手可以控制住鸾凰。 【译文】 听说有客人在谈论武夷山的美景
南天竺三生石 诗意与寓意解读 1. 疏竹雨添翠 - 描述细腻自然景观 - 雨后竹叶翠绿生机盎然 - 增添诗句美感与生动氛围 2. 远峰秋更青 - 展现秋日高远山色 - 突出季节变换之美 - 增强诗歌画面感与深度 3. 来寻石门涧 - 表达对秘境探寻渴望 - 石门涧神秘莫测之感 - 激发读者探险精神与好奇心 4. 未识香材亭 - 表达对香材亭未知之情 - 亭内可能藏有珍贵文物 -
译文: 仰望着高耸入云的泰山,它如同一座镇守天下的巨城。 山巅能吸风九万,清晨便降甘霖普降四方。 它的巅峰直插云霄,与恒山齐名并称。 历代皇帝都来朝圣,目睹了它的雄伟壮观。 向南看众山竞相拱卫,宛如江水汉水汇流之处。 注释: 1. 天开地辟:形容天地分开,宇宙形成,也用来形容开创事业。 2. 郁鸿蒙:形容泰山的山势雄伟壮丽,如同鸿蒙初开。 3. 作镇河山大小东:泰山如同一位雄镇天下的巨人
【注释】 积雨其二:积水成雨。阁阁:楼阁高耸;私虾蟆:指楼上的人像水中的蛤蟆(暗喻人)一样。巢底:鸟巢底下,这里指乌鸦在水边的树上筑巢。翻翻:形容乌鸦叫声连绵不断。芭蕉:一种植物名,这里指代灯烛。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积雨天中所见所感。首句写阁上人的闲适生活;次句写水边树上乌鸦的生活;第三句用“高荷大芋”反衬“听来厌”,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悠闲生活的厌倦;末句用“愁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安
暑退坐月 火龙杳不知何处,遗却颔间一颗珠。 挂向碧虚探不得,老夫胸次在冰壶。 注释 译文 注释 译文 注释 译文 赏析 暑退坐月 暑气渐消,月亮高悬,坐在月光下,不禁感慨万千。 火龙杳不知何处,遗却颔间一颗珠。 火龙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颔间那颗明珠也随之而去。 挂向碧虚探不得,老夫胸次在冰壶。 我试图在碧空深处寻找那颗明珠的影子,然而始终无法找到。我的胸中自有一片冰清玉洁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