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约
【注释】竹枝词:四川一带民间流行的一种民歌。 芦笛(lú duò):芦管制成的乐器,用芦管吹奏。调:曲调;音节。远扬:远去传扬;传播。凄凉:悲伤凄清;悲凉。客子:旅居他乡的人。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夜晚看到皎洁的月光,听到了悠扬的芦笛声,而感到的伤感情绪。 “清秋夜月皎如霜”,是说清秋之夜,月亮明亮,就像白色的霜一样。 “芦笛声声调远扬”,是说远处传来了芦笛的声音,声音悠扬。
独木舟,一叶扁担,两桨划水行船。 两岸沙石,水波连天,水流斜斜向东。 山居生活,乐趣无边,江湖之乐令人陶醉。 好家当,世代相传,子孙繁衍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当地的风俗习惯,通过对比两岸的婚礼习俗,表达了作者对台湾当地风俗的认可和赞赏。 亲迎沿途鼓乐喧,采幡花轿樯盈门。 - 亲迎:亲迎是指新娘在婚礼当天亲自前往男方家迎接新郎,这在台湾当地是一种传统的婚俗。 - 沿途:指的是新娘从娘家出发,沿着婚礼的路进行。 - 鼓乐喧:指沿途有喜庆的音乐和鼓声,为婚礼增添欢乐的氛围。 - 采幡:一种装饰品,由彩纸制成,上面绘有各种图案和文字
演剧迎神远近哗,艳妆处处竞登车。 阿郎推挽出门去,指点红尘十里赊。 注释: 演剧迎神:表演戏剧以迎接神灵。 艳妆:浓艳的妆容。 竞登车:纷纷上车。 阿郎:年轻男子。 出门去:离开家门出去。 指点:示意。 红尘:尘世,人间。 赊:远、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台湾民间风俗人情的竹枝词。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台湾民众在节日里表演戏剧、欢庆迎神的场景。诗中通过“演剧迎神”
【注释】: 1. 竹枝词:一种民歌,多用七言绝句形式。 2. 果称梨仔拔:即“称梨仔”,指荔枝。 3. 攒眉:皱眉。形容人因不如意而烦恼。 4. 番人:泛指少数民族的人民。 5. 甘如蜜:像蜂蜜一样甘甜。 6. 山中鲜荔支:指山上新鲜的荔枝(荔枝在台湾被称为“荔枝”),鲜指的是新鲜,荔支是荔枝的古称。 【赏析】: 《台湾竹枝词》是一首描写水果的诗。诗人通过对比,将荔枝和山中的新鲜荔枝进行了比较
注释:才过乞巧节就结缘天,好事的头家们随意凑钱。海口红灯燃上百盏,中元普度又喧阗。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台湾乞巧节的热闹景象,通过描绘乞巧节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的“海口红灯燃百盏”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乞巧节夜晚的热闹景象,令人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写作手法、思想情感以及赏析。此诗为台湾竹枝词,描写了番女善雅音,私情深。“幽窗月色凉如水”句,以景语写人,以人衬景,以情入景,情景交融,意境清雅,含蓄蕴藉。 【答案】 (1)《竹枝词》。竹枝词是唐代乐府民歌,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为代表作,后用为词牌名。竹枝词原为巴渝民歌,唐时传入中原。相传因屈原以湘灵为词,故又名湘灵词。其特点是语言通俗,情调轻快
【注释】: 1.七日旋车谒妇翁,中堂开宴礼偏隆——指诗人七天前驾车去拜访婆婆(即妻之父母),今天又来拜见。 2.绝怜竖月供帷帐——极爱新月下悬挂的帘帐。“竖”是“挂”的意思,“月”是天体名称。 3.款接兼旬不竖丰——殷勤接待了十多天,却连一顿丰盛饭菜都没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家庭生活的小诗。首联写自己到妻子家中拜见岳母。颔联写妻子对自己非常疼爱。颈联写自己殷勤招待妻子家人多天
注释:这是一首台湾竹枝词,描写了渔民的生活。 1. 鹿耳开洋竞挂篷:鹿耳岛是台湾的一个大岛,这里指的是鹿耳岛附近的海域。"开洋"是指出海捕鱼的意思。"竞挂篷"是说渔民们争先恐后地挂起船帆,准备出海。 2. 长年把舵溯空蒙:"把舵"是指驾驶船只。"溯空蒙"是指逆着茫茫大海的方向前行。 3. 金鸡里妈经由惯:金鸡里妈是台湾的一种方言,"经由惯"是指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4. 不论东西南北风
【注释】 台湾竹枝词:台湾民间歌谣,用竹枝词调写景咏物,风格与江南小令类似。 封邱:地名,在今河南封丘县。此处指作者的家乡,也泛指中原地区。 筼筜(wún dāng):一种高大的竹子,其皮可用来编篱笆。 逸趣:超俗的情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家乡时写的一首竹枝词。诗中描写了家乡的美景。首句点出“封邱”,次句写竹筏架起桥头通到对岸,第三句写出“门庭”景色,第四句写出两岸景色之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