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若璩
清山西太原人,字百诗,号潜丘。 阎修龄子。 二十岁时,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疑为伪书。 探讨三十余年,尽得其症结所在,成《古文尚书疏證》一书。 康熙间以廪膳生应博学鸿词科试,未中。 后从徐乾学修《一统志》,久居洞庭山书局。 长于地理,于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 诗亦雅丽。 有《四书释地》、《潜丘札记》、《日知录补正》等。 生卒年
待紫函
是夕雁初至,高斋秋气清。 筚门掩半启,萝径扫还成。 就案齐缃卷,临池涤玉觥。 已储下酒物,因见老人诚。
镜月归余以先朝典故数事送难于令兄映碧先生先生以为闻所未闻有侨扎之誉感赋一律敬寄
垂白李昭阳,经秋忽报章。 焚余周石鼓,劫后汉灵光。 道大宁从阙,知深转觉伤。 何年荀氏子,御罢更登堂。
百诗,原名阎若璩,清代诗人
清山西太原人,字百诗,号潜丘。 阎修龄子。 二十岁时,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疑为伪书。 探讨三十余年,尽得其症结所在,成《古文尚书疏證》一书。 康熙间以廪膳生应博学鸿词科试,未中。 后从徐乾学修《一统志》,久居洞庭山书局。 长于地理,于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 诗亦雅丽。 有《四书释地》、《潜丘札记》、《日知录补正》等。 生卒年
阎若璩
清山西太原人,字百诗,号潜丘。 阎修龄子。 二十岁时,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疑为伪书。 探讨三十余年,尽得其症结所在,成《古文尚书疏證》一书。 康熙间以廪膳生应博学鸿词科试,未中。 后从徐乾学修《一统志》,久居洞庭山书局。 长于地理,于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 诗亦雅丽。 有《四书释地》、《潜丘札记》、《日知录补正》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