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西太原人,字百诗,号潜丘。
阎修龄子。
二十岁时,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疑为伪书。
探讨三十余年,尽得其症结所在,成《古文尚书疏證》一书。
康熙间以廪膳生应博学鸿词科试,未中。
后从徐乾学修《一统志》,久居洞庭山书局。
长于地理,于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
诗亦雅丽。
有《四书释地》、《潜丘札记》、《日知录补正》等。
生卒年:1636-1704
清山西太原人,字百诗,号潜丘。
阎修龄子。
二十岁时,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疑为伪书。
探讨三十余年,尽得其症结所在,成《古文尚书疏證》一书。
康熙间以廪膳生应博学鸿词科试,未中。
后从徐乾学修《一统志》,久居洞庭山书局。
长于地理,于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
诗亦雅丽。
有《四书释地》、《潜丘札记》、《日知录补正》等。
生卒年:1636-1704
【注释】: 1. 三楚:指长江中游地区,即今湖北省一带。 2. 之官乐有馀:去当官,感到快乐有余。 3. 斋移钓台柳:将书房移到了汉末名士严光垂钓的江边。 4. 厨鲙武昌鱼:在武昌做菜吃武昌鱼。 5. 绣被当春覆:用绣有花纹的被子覆盖着春天。 6. 胡床待月舒:胡床(一种折叠椅),在月光下舒适地躺着。 7. 曾闻收竹箭:以前听说有人收集竹子做成箭。 8. 杞梓更何如:比竹子和树木更好吗?
【注释】 1. 沔水:指汉水的上游部分,在陕西一带。兼天涌:形容水势浩大。 2. 荆山:在湖北境内的一座小山,以出产美玉而著名。拔地高:形容地势高峻。 3. 夫君:对人的尊称。工翰墨:擅长书法绘画。 4. 兹土:此地。拥旌旄:插着军旗。 5. 作贡金三品:指交纳的赋税分为三种等级。 6. 输租粟万艘:指交纳的粮食有一万艘。 7. 公馀:闲暇之余。歌白雪:指弹琴唱歌,这里借指吟诗作赋。 8.
这首诗是孟郊的作品《送周道士之清江》。以下是诗句和译文: ``` 汉皇雄略河效灵,瓠子歌罢梁楚宁。 咄哉黄金独不成,算缗四出天下惊。 ``` 注释: - 汉皇:指汉朝的皇帝刘彻。 - 雄略:英明果断的谋略。 - 瓠子歌:一种古代歌曲,传说是汉武帝时为了治理黄河水患而创作的。 - 梁楚宁:梁国(今河南开封)和楚国(今湖北荆州)的百姓安宁了。 - 咄哉:赞叹的语气词。 - 算缗:汉代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待紫函 是夕雁初至,高斋秋气清。 筚门掩半启,萝径扫还成。 就案齐缃卷,临池涤玉觥。 已储下酒物,因见老人诚。 【注释】 待紫函:指等待书信的到来。紫函,指书信。 是夕:这个晚上。是夕,即“这个晚上”,代词复指。 雁初至:大雁刚刚飞来。初至,刚来。 高斋:高大的书房。斋,原指学者读书的地方,后来泛指居室或书斋。 秋气清:秋天的气息清爽。气,气息,这里指秋天的气候。 筚门:柴门,形容简陋的房子。筚
注释: 1. 朝饮新丰酒未残,惊开捷径五云端。 2. 侍臣自信无媒易,圣主应教有梦难。 3. 手校银钩呈玉几,家沾仙馔出金盘。 4. 人间止得赓歌迹,一德由来契若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和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 首句“朝饮新丰酒未残,惊开捷径五云端”,描绘了诗人清晨饮酒的情景。新丰酒,即新丰美酒,是唐代著名的酒品
垂白李昭阳,经秋忽报章。 焚余周石鼓,劫后汉灵光。 道大宁从阙,知深转觉伤。 何年荀氏子,御罢更登堂。 赏析: 这首诗以李昭阳的典故和周石鼓、汉灵光的历史遗物为引,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与国家命运的深切感慨。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感怀,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的“何年荀氏子”,则隐喻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同时也预示着新的时代的到来。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和家国情怀
清满洲镶蓝旗人,郭佳氏,字子朴,号鹤舫。 嘉庆十年进士。 授检讨。 历礼、兵、刑、工、户部侍郎。 道光初任内务府大臣,两署漕运总督。 七年,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次年授军机大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他当国二十余年,门生故吏遍内外,权倾一时。 鸦片战争间,力主和议。 咸丰帝即位后被黜。 生卒年
萨哈岱并非诗人,而是一位清代的满洲旗人,字鲁望,荫生,由主事官至福州将军。他的主要成就在于他的官职和军事生涯,而非诗歌创作。 萨哈岱是清代满洲正黄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主事官到福州将军的转变,这期间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还涉足了文学创作。他的代表作品是《樗亭诗稿》,这部作品集中反映了他在不同生活阶段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清山西太原人,字百诗,号潜丘。 阎修龄子。 二十岁时,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疑为伪书。 探讨三十余年,尽得其症结所在,成《古文尚书疏證》一书。 康熙间以廪膳生应博学鸿词科试,未中。 后从徐乾学修《一统志》,久居洞庭山书局。 长于地理,于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 诗亦雅丽。 有《四书释地》、《潜丘札记》、《日知录补正》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