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夕雁初至,高斋秋气清。
筚门掩半启,萝径扫还成。
就案齐缃卷,临池涤玉觥。
已储下酒物,因见老人诚。
待紫函
是夕雁初至,高斋秋气清。
筚门掩半启,萝径扫还成。
就案齐缃卷,临池涤玉觥。
已储下酒物,因见老人诚。
【注释】
待紫函:指等待书信的到来。紫函,指书信。
是夕:这个晚上。是夕,即“这个晚上”,代词复指。
雁初至:大雁刚刚飞来。初至,刚来。
高斋:高大的书房。斋,原指学者读书的地方,后来泛指居室或书斋。
秋气清:秋天的气息清爽。气,气息,这里指秋天的气候。
筚门:柴门,形容简陋的房子。筚,一种用荆条、竹篾等编成的器具,古代的一种农具。
掩半启:遮挡一半开启。
萝径:用藤蔓编织的小路或小径。
扫还成:打扫干净。扫,清扫;成,完成。
就案齐缃卷:指整理好书籍放在书桌上。就案,靠近案桌。齐,整齐。
临池涤玉觥:在池塘边清洗酒杯。临池,靠近水池。涤,洗涤;玉觥,用玉石装饰的酒杯。
已储下酒物:已经准备好了酒和食物。已,已经;储,准备;酒物,指酒和食物。
因见老人诚:因此见到老人诚恳。因,因为;见,看到;老人,指年长者;诚,真诚。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此诗写诗人在秋日的一个晚上,等待书信到来时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幽雅清旷,表现了诗人宁静安详的心情,反映了他与世无争的心境。
首句点明时间是在“这个晚上”。次句写自己坐在宽敞明亮的书房里,感到秋天的空气清新爽朗,使人精神振奋。第三句写自己正在收拾柴门,为接待客人做准备。第四句写自己整理好书籍放在书桌上,然后来到池塘边清洗酒杯。第五句写自己已经准备好了酒和食物,于是便见到了年长的老人,并向老人问安。最后一句写自己见到老人后非常诚恳地和他交谈起来。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活动和动作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展示了诗人与世无争的胸怀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