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淮
【解析】 “改鹾法”,即改变盐法,指实行新的盐法;“近悦远来”,即使远近之人都欢喜而来;“试观淮浦连年”,意为试着观察淮河边连续几年的景象;“浩浩穰穰”,意为水势浩荡,丰盛繁多;“岂惟追齐相夷吾”,意为难道只追得上古代齐国的宰相管仲、鲍叔牙吗?“府海功施称再造”;“荐馨”,是说祭献美酒;“春祈秋报”,意为春天祭祀祈求秋天报答;“郁洲胜境”,“郁”通“燠”,温暖;“真可继晋贤靖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过诗歌的字词句和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理解诗歌内容。“娟娟群松,上有飞瀑;”的意思是:群山中挺拔秀丽的松树,上面有飞流直下的瀑布;“萧萧落叶,人闻清钟。”的意思是:阵阵秋风吹落树叶的声音,人们听到清脆的铃声。诗人描绘了一幅深山幽静、水声与落叶声交相呼应的自然景象。 【答案】 (1)译文:山中挺拔秀丽的松树
【诗句释义】 “蓄素守中”,是说保持内心平和,不随外界干扰而动摇。 “所思不远”,意思是只要心无杂念,那么思考的方向就会很明确。 “返虚入浑”,是说回归到虚无的境界,进入混沌状态。 “其声愈希”,意思是声音越来越稀少,越来越低沉。 【译文】 内心保持平静,不随外界干扰而动摇; 回归到虚无的境界,进入混沌状态; 声音越来越稀少,越来越低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
注释: 精义测神奥,清机发妙理:精妙的道理探求至高深的领域,智慧的光辉照亮了真理。 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深远地思考,超越寻常的界限。 译文: 探究深邃的真理和道理,智慧的光芒照耀真理的深渊; 深远地思索,超越寻常的界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集句联,每一句都是对前一句的总结和延伸。"精义测神奥"与"远想出宏域"都表达了对真理的探索和思考
【注释】 ①郭汾阳:指唐玄宗时的名将郭子仪。李临淮:指唐代宗时的名将李光弼。②关世教:指关中地区。③伍子胥:春秋时吴国的大夫,为国复仇而死。④陈武烈:指东晋名将谢安,淝水之战后被追封为武烈将军。⑤湖山:指自然景观。 【赏析】 “抗节济时艰”,这是诗人对张巡的评价。张巡,唐朝著名将领,以忠诚于国家和民族而闻名于世。当安禄山之乱爆发时,他率领将士抗击叛军,保卫了长安城。在这场战斗中
碧苔芳晖,如有佳语: 这是描述春天景色的诗句。其中“碧苔”指的是绿色的苔藓,“芳晖”则是指阳光下的美景。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绿杉野屋,良殚美襟: 这是描述自然景色的诗句。其中“绿杉”指的是绿色的杉树,“野屋”则是指野外的小屋。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 - 碧苔:绿色苔藓。 - 芳晖:阳光下的美景。
【释义】 神化攸同:指神与人共同创造万物;控物自富:掌握事物,使万物都富裕;性情所至:指人的本性和情感所致;着手成春:动手做事就能成功。 【赏析】 这是一首集句联,上句取《庄子•刻意》中的“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句,下句则取《周易•系辞传》中“形乃与影,雷乃与响,音乃与声,响不于听矣。”两句。全诗以“神化”二字总领全篇,意谓神与人共同创造万物,而人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掌握事物、改造事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注意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思想情感。 “妙机其微,是有真宰;远引莫至,忽逢幽人”,这是说微妙的变化细微到几乎看不见,而真正的主宰就在其中;远道而来却无法到达的人忽然遇见了幽深隐逸的人。 【答案】 ①“妙机”指微妙变化,②“真宰”指主宰,③“幽人”是指隐居的人。④这两句大意是说
【赏析】此诗为集句联,由四对对偶句组成,每句均为七字。上半首的“讴吟坰野,金石云陛”,意为在田野间吟咏歌唱;在云彩之上,歌颂帝王功德;下半首的“栋梁文囿,冠冕词林”意为人才荟萃于文苑;才华横溢,冠盖满堂。 注释:讴吟 —— 歌唱、吟咏 坰野 —— 郊外 金石 —— 指钟鼓之音、乐器之韵 云陛 —— 云彩之上 栋梁 —— 建筑的大梁或支撑结构 文囿 —— 文人学士聚集的地方 冠冕
【释义】 红杏树在林中生长,幽暗的小鸟相互追逐;碧桃树枝上满挂桃花,清晨的露水还未干。 【赏析】 这是一组对偶句。首句“红杏在林,幽鸟相逐”,写春光明媚,百花吐艳,红杏盛开,鸟儿在林间自由自在地飞翔、嬉戏。次句“碧桃满树,清露未晞”,写春意浓郁,桃树上满是碧绿的桃叶与花朵,晨间的露珠尚未蒸发。两句一前一后,互为映衬,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画,给人以清新脱俗、恬静怡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