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宿星星峡》。 诗句释义: 1. 星星峡口雪不封,峡前怪石蟠虬龙。这句描述了星星峡的景象,峡口没有积雪覆盖,峡前的怪石盘绕着像龙一样的形态。 2. 崖奔欲合水分界,径逼生寒人改容。这句描绘了峡谷中水流奔腾的场景,崖壁陡峭,仿佛要合拢来阻挡水流,道路狭窄,使人感到寒冷。 3. 高垒作峰列堠火,众山当户如垣墉。这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垒山峰,如同烽火台上燃起的火焰
【解析】 “今朝辞谷口,又觉塞原宽”:今天离开谷口时,又感到塞外的原野显得更加宽广。“辞”是告别的意思,“谷口”指今山西永济县的西面一带。“又”是副词,再次、再度。“塞”,指北方的边塞。这二句写诗人在离开故乡后,又一次经过塞外,觉得塞外的草原更加辽阔。 “树色微茫辨,山容远近看”:树木的颜色隐隐约约,难以分辨,要看清远处的山峦,只能远远地观看。这二句写诗人离开村舍后,一路上所见的景象。
由库舍图岭至南山口 【注释】: 1. 由:从 2. 库舍图岭:山名,位于青海湖东南。 3. 南山口:山名,位于青海湖南岸,是通往西藏的咽喉。 4. 百里程:指从库舍图岭到南山口的距离。 5. 草根怒茁树峥嵘:指草木在高原恶劣环境下的生长状态。 6. 开鸟道通车道:形容山势开阔,可以开辟道路。 7. 涛落松声和涧声:水声和松林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8. 水石崎岖荒碛冷:形容地形险峻,荒凉。 9. 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山》。 首两句:“悠然雪径开三三,郁然松荫青毵毵。”描述了山间的雪景,雪覆盖着小径,松树的阴影在雪地上延伸开来。这里使用了“悠然”来形容雪景的宁静和深远,而“郁然”则形容松树的茂密和深沉。 接下来的两句:“云迷北山北,路越南山南。”描绘了天空中的云朵遮住了北方和南方的山脉,暗示着天气的变化和山峦的起伏。 第三联:“人影乱移树影静,后车还接前车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南山之南山岧峣,满山白雪堆琼瑶。 我从山口入山去,直欲置身绝顶扪青霄。 所在皓以洁,入目清无嚣。 危峰互高下,怪石争硗礅。 十里五里时有疏林相掩映,还听冰融春涧潺湲一水鸣轻涛。 轻涛殊不恶,游禽亦共乐。 几阵乌鸦绕树飞,忽闻雌雉山梁作。 引领望山梁,高处生寒光。 崩崖欲断不得断,冻云如卧还如僵。 云接山峰峰积雪,混然一气含苍茫。
诗句赏析: 此联以清风明月为景,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简朴自然生活态度的情怀。清风象征着清高和洁净,明月则代表着光明和美好。通过将清风明月与“两袖入风”与“一庭来月”相结合,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对同僚们的美好祝愿与期待。 译文: 两袖清风入我胸,回想起此生宦海浮沉; 一轮皓月照我庭,与吾辈同仁共期未来。 注释: - 两袖清风:指衣袖中只有清风
由松树塘至库舍图岭 松塘有松松满山,千松万松盘复盘。 盘山松高凌绝顶,天光云影迷青峦。 青峦去天不逾咫,谡谡松涛入人耳。 不知身在最高峰,但见天风落松子。 译文: 从松树塘出发,沿着山路前往库舍图岭。 沿途松树遍布,千松万松环绕山间。 盘绕的山峦中,松树高大耸入云端,天空和云彩的影子映照在青翠的山峰上。 青葱的山脉与天空相接,仿佛没有距离,耳边传来阵阵松涛声。 虽然不知道已经到达了最高峰
巴里坤至卤泉 穿越历史与自然之美 1. 诗作原文 巴里坤湖,古牧国。天山东,丝路北。边外岩城,气概多。蜃楼海市,汉唐疆。云度漠原,野驼过。山色入眼,尽收罗。 2. 译文对照 巴里坤湖:巴里坤,历史上的古牧国,位于天山的东麓,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这里地势险峻,岩城耸立,展现了古代边防的力量和气势。湖中,蜃楼和海市蜃楼交织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仿佛将汉唐时期的边疆风光尽数囊括其中。片云掠过漠原
巴里坤 背郭岭嵯峨,环城海不波。 镇西新府治,拱北旧洒脱。 事纪唐贞观,碑留汉永和。 裴公遗迹在,悔未一摩挲。 注释: - 巴里坤:这是唐代的一个地方名,位于今甘肃省的西北部,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 背郭岭嵯峨:这里的“背郭”指的是城外,“岭嵯峨”形容山峦叠嶂,地势险峻。 - 环城海不波:这里的“环城”指的是城墙环绕的地方,“海不波”形容大海平静无波。 - 镇西新府治
【译文】 西湖的湖水宽广,东湖的湖水长流。西湖东洞庭,水色与天光争辉映。我当年到过东湖,如今又重游西湖,登上岳阳楼。 岳阳楼下樯橹林立,秋高气爽澄沙渚。晨光暮霭万千态,时光流转人古今。 古人登临览胜景,谁识先忧后乐心?山岳江湖自形胜,乾坤吴楚多胸襟。 胸怀何所托?古人不可作。古迹摩挲读罢泪,泪落霜露春复秋。回首已卅载,今日来孤舟。 此日孤舟空往还,半年三度看君山。三度君山长不改,嗟我白发非故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