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城西域壮山河,边外岩城气概多。

蜃海楼台呈色相,汉唐疆宇尽包罗。

片云度漠随征马,丛草依原散野驼。

泉上传餐泉上宿,林泉滋味竟如何?

巴里坤至卤泉

穿越历史与自然之美

  1. 诗作原文
    巴里坤湖,古牧国。天山东,丝路北。边外岩城,气概多。蜃楼海市,汉唐疆。云度漠原,野驼过。山色入眼,尽收罗。
  2. 译文对照
    巴里坤湖:巴里坤,历史上的古牧国,位于天山的东麓,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这里地势险峻,岩城耸立,展现了古代边防的力量和气势。湖中,蜃楼和海市蜃楼交织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仿佛将汉唐时期的边疆风光尽数囊括其中。片云掠过漠原,野驼在草原上自由奔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3. 关键词注释
  • 巴里坤: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岩城:指坚固的城墙,常用于形容边境的防御工事。
  • 蜃楼海市:传说中的海市蜃楼现象,通常出现在沙漠或海洋上空,由于光线折射形成的幻景。
  • 汉唐疆:指汉代和唐朝时期的疆界,泛指中国古代的边界线。
  • 林泉:山水之间,常指自然美景。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巴里坤湖畔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诗人从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到人文历史,层层展开,既有对巴里坤独特地理位置和历史的回顾,也有对这片土地自然美的赞美。通过“蜃楼海市”等意象的使用,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古代丝绸之路的怀念,也体现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让人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欣赏到自然的壮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