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廷
诗句释义 1 无名何必求:表达了一个人不必刻意追求名气或声望,因为名声本身是外界赋予的,不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2. 有名何必避:即使有了名声,也没有必要去逃避或者隐藏,因为名声是由别人评价和认可,与自身无关。 3. 有名与无名,皆我身外事:无论有没有名声,都是身外之事,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真实生活。 4. 天地生我身,与众原无二:宇宙间的一切生生不息,人的生命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岱顶题壁 独立众山顶,乾坤一望收。 九州皆在眠,四岳尽低头。 日月窗前涌,云霞槛外浮。 何时重策杖,岩壑遍登游。 注释: 1. 独立众山顶:站在泰山的山顶上独自站立。 2. 乾坤一望收:将整个天地纳入眼底,视野开阔。 3. 九州皆在眠:中国的九个州都沉睡了。这里的“眠”是指沉睡,也可以理解为平静、宁静。 4. 四岳尽低头:四大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和北岳恒山)都低下了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全诗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手法、情感等角度分析概括。“解忧堪贳酒,况复对黄花”,首联以酒浇愁,借酒消愁,更以黄花自比,表达自己虽身处困顿仍能保持旷达心态的情怀;颔联写友人也如此,“官罢人同惜”,表明他们都是因年迈而致仕途不济,都同样感到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因此相与为友。“家贫我自嗟”,诗人感叹自己的家境贫寒
瓜州夜泊 野旷烟昏月未升,波心夜泊旅愁增。 荒洲戍近先闻鼓,远浦舟来但见镫。 拍岸风涛流滚滚,隔堤云树望层层。 唐家旧镇今何在,翘首江天叹废兴。 注释: 1. 野旷烟昏:野外空旷,烟雾朦胧。 2. 月未升:月亮还没升起。 3. 波心夜泊:在船的波心(水中央)停泊。 4. 荒洲戍近:靠近荒芜的沙洲上的军营。 5. 先闻鼓:首先听到鼓声。 6. 远浦舟来:远方的船靠岸。 7. 拍岸风涛
【注】六月二日作:此指诗人在六月三日所作的诗。孤愤填胸怒不禁,一阳安得退群阴。有怀报国知何日,无力回天剩此心。草欲当风惭弱质,葵思向日抱愚忱。举头阊阖高千丈,路绝丹梯迥莫寻。 【赏析】《六月二日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六月三日所作。当时杜甫因“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首诗就是他贬官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唐玄宗的忠贞不屈的高尚情操。
【注释】 石门:指浙江省桐庐县石门山,在富春江口。舟:小木船。即景:眼前景物。 悠悠:轻轻荡漾的样子。 莫讶:不要惊讶。异:不一样。 杭州:古时称杭州为临安府,现为杭州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乘着小木船经过石门山时所写成的。诗中描绘了石门山水光山色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风翻轻浪碧悠悠”,写江水波纹随风起伏,水面碧绿清澈。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石门山周围的自然景色
金沙道中 驿站的小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我毫不畏惧地一次又一次攀登。 云朵拖拉着雨气横穿过山岭,风带着波浪声吹响在山上。 画意诗情随处可见,乡愁旅恨暂时被抛在身后。 千重峻阪前途受阻,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关隘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沙道中的艰难险阻和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首句“驿路回旋弯复弯,崎岖不惮屡登攀”形象地描绘了道路的曲折和艰险,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次句“云拖雨气横过岭
大海西风烽火收,佳辰与客上僧楼。 残年屈指犹余几,行乐无时况觅愁。 注释: 大海西风烽火收,佳辰与客上僧楼:大海的西风吹走了烽火,美好的时光与朋友一起登上了和尚的楼阁。 残年屈指犹余几,行乐无时况觅愁:到了晚年,时间屈指可数,但仍然在寻找乐趣,更何况是在这个时候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表达诗人对生活感悟的诗。首句“大海西风烽火收”,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海风的凉爽,以及海上烽火的消失
独立众山顶,乾坤一望收。 九州皆在眠,四岳尽低头。 日月窗前涌,云霞槛外浮。 何时重策杖,岩壑遍登游。
风翻轻浪碧悠悠,两岸桑林送客舟。 莫讶此间风景异,水光山色近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