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士达
山家 万木回环八九家,挑藤去去路欹斜。 无端杜宇催春急,叶落山头踯躅花。 注释: 山家:山中人家。 万木回环:形容树木环绕,如同在旋转。 八九家:指有八九户人家的地方。 挑藤:采摘藤蔓。 去去路欹斜:走的道路弯弯曲曲,不直。 无端杜宇催春急:没有原因的杜鹃鸟催促春天到来,好像有意要加快它的到来一样。 叶落山头踯躅花:树叶落下了,山头上开满了花朵,好像在迟疑不决的样子。踯躅花是一种草本植物
【注释】 1. 闻杜鹃:相传杜鹃能学人语,故又名子规。 2. 再韵:指重吟前诗。 3. 片片桃花下钓矶(ji ):形容桃花盛开,满山遍野,一片红霞。 4. 声声杜宇暮春时:杜宇鸟是蜀地的特产,叫声如“不如归去”。这里指听到杜鹃鸟的叫声。 5. 迩来夔峡多游子:夔门峡口为古入川要道。杜甫曾在这里居住过。迩来,近来。 6. 正好:正赶上。 7. 从头唤取归:把游子唤回故乡。 【赏析】
注释:曲水流边苔色浸,右军遗墨动清吟。 蕙风和畅人非昔,香得山阴直到今。 释义:曲水流经的地方,苔藓的颜色渗透着水边的景色,右军的书法遗迹仿佛能触动人心,让人忍不住要吟诵。现在的人们已经和过去大不相同了,但那种香气依然弥漫在山阴之间,一直延续到现在。 赏析:首句“曲水流边苔色浸”,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曲水流经的地方,苔藓的颜色渗透着水边的景色,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接着,“右军遗墨动清吟”一句
注释:新筑的亭台格外清凉,广寒宫的景色移至人间的水云乡。天色将晚时,千山合拢,但檐前却有一点光亮。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画卷。首句“新筑亭台分外凉”,诗人以“凉”字点明亭台的清爽宜人。“新筑”二字表明这是一座新建的亭台。第二句“广寒移下水云乡”,诗人以“广寒宫”喻指水云乡,表达了他对这片水域的喜爱之情。第三句“才当暝色千山合,便有檐前一点光”,诗人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千山合拢
赠给神吴子可 不数僧繇只数吴,丹青幻出活形模。 问君写尽人多少,写得人心一片无。 注释: 1. 神吴子可:神吴,指古代画家吴道子(唐代),子可是他的弟子或追随者。 2. 不数僧繇只数吴:僧繇,即曹不兴,三国时期著名的画家,擅长画佛像和肖像。这里说比和尚画的还要好。 3. 丹青幻出活形模:丹青,指绘画用的颜料;幻,指神奇;活形,指生动逼真的形象;模,指模型。这句话的意思是,画家的神吴
注释:我花间横膝而坐,兴致何其深浓!流水高山的古调,至今流传了几古今。自从杏坛之声断绝,不知谁还能继往开来。 赏析:《琴》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琴喻人,借琴抒发了对古代文化的深深怀念和赞美之情。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思
【注释】 观傀儡:观看木偶戏。傀儡,木偶。 “刻出形骸假像真”,雕刻出的木偶形体逼真,但终究是木制的,没有真实的血肉之躯。 “一丝牵动便精神”,木偶被牵拉时会显出生气,说明它并非木头做的,而是有生命的。 “堪嗤鼓笛收声后,依旧当时木偶人”,木偶被收起来之后,还是那个木偶。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木偶的神奇之处。它用一个木偶比喻人,指出虽然人的身体是血肉之躯,但灵魂是不受肉体束缚的;木偶虽没有生命
【注释】梨花: 指白色的梨花花。阿房: 秦朝宫殿名。 译文:满院的梨花在早晨被白雪覆盖,清香扑鼻令人心酸,遥想当年阿房宫中的繁华景象。如今故乡的弟子们都到哪里去了?春天里细雨绵绵,空荡荡的庭院让我伤心断肠。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感喟。首句写梨花,次句以“旧阿房”映衬,抒发对昔日繁华的感慨。三四句写故园弟子,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故友的深切思念和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沉
注释: - 草屦:草制的鞋子。 - 崎岖只惯识羁情:形容人对艰难困苦的生活有深刻的体会。 - 足下忙穿子更轻:形容草鞋轻便,行走起来脚不费力。 - 近世宦途如纸薄:形容现在的官场像一张纸一样薄,容易翻覆。 - 当知险处不须行:应该知道在困难或危险的情形下不必亲自去尝试或冒险。 赏析: 这首诗以一双草鞋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理解和感慨。首句“草屦”点明了主题,草鞋轻便易行
注释: 柳:柳树,这里指春天的柳树。 春工染就绿丝绦:意思是春天的工匠已经把柳树染成绿色了。 织雨缫风拂灞桥:意思是细雨和微风都在轻轻地抚摸着灞桥。 可是韶光难系着:意思是然而美好的时光是难以把握的。 暗教瘦损小蛮腰:意思是却暗中使得柳条变得瘦弱了,小蛮腰也显得不再纤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变化,从绿到瘦,形象地展现了时间流逝对景物的影响。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春天的柳树比作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