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侨
【注释】 ①日月东西:古人认为天体运行是东升西降的,日往月来;递往还:往来不断。②四时迁易:一年四季变化无常。③要知:懂得。④天地:宇宙。⑤生成:造化生万物。⑥阴阳:古代哲学中用两个相反相成的物象或概念表示对立统一的一对范畴,如阴与阳、男与女等。⑦进退:这里指阴阳消长、盛衰更迭。⑧妙:奥妙。⑨只在:全在。⑩进退间:谓阴阳之间。 【译文】 日月东升西落,循环往复,四季变化无常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与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对原诗有准确的理解,同时要善于调动知识储备和联想能力,然后结合诗句进行欣赏。 “近陈和仲访山间不值留诗今次韵招之”,这是诗人在收到好友的诗后所作出的反应。“和仲”是友人名,“山间”指友人隐居之处。“不值”是说没有碰上;“留诗”是指留下一首诗。“次韵”就是按照原诗韵脚写诗。这两句交代了作者接到友人来信之后所做的反应
【注释】 雷峰:指杭州的雷峰塔。 松:指松树。 挺秀扶疏:挺拔俊美,枝叶茂盛。 印碧空:映入碧空。 坐石倚筇:坐在石头上依靠着筇竹杖。筇竹,一种竹子。 此心:指诗人的心。 游泊太虚中:遨游在太空之中。 太虚:指天空或宇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首句“雷峰顶上两三松”,交代了诗人观景的位置和角度。第二句“挺秀扶疏印碧空”,描写山中的松树,其枝干挺拔,树叶茂盛,仿佛印在蓝天之上
【注释】:偶书 其一有原一本流无穷,有物万殊生不同。自从太极两仪后,往古来今感应中。 【赏析】:本诗是杜甫对自然和宇宙现象的观察,也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诗的首句“有原一本流无穷”即指出了万物之根源在于“一元”之道,而此道又是无穷无尽的。第二句“有物万殊生不同”就是说明世间万物各具其特点,各有其形态、性质、功能等。 第三句:“自从太极两仪后,往古来今感应中”
【注释】 1. 删:删去。坡繁枝出四山剡溪:剡溪,在浙江省绍兴市嵊县。此句是说陈正仲的诗作被删去后,他的诗歌枝叶从四面山中伸出。 2. 白云移向青林外:意思是诗人的诗作被删去后,就像白云一样飘向了青山之外。让与幽人:让给隐居的人。 3. 争:争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陈正仲的诗作《删去后》而写的一首和韵诗。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首二句写自己为友人删诗之憾。“为嫌”两句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四句,前二句写石菖蒲的生长环境及特点,后两句写它对环境的净化作用,最后点出主题。“岩泉噀洒”写出了它的生长环境;“拳石相依”写出了它的特点。“一尘不许溷幽雅”,写出了它的净化作用。 【答案】 译文: 岩石上的泉水冲刷着它(石菖蒲)的根部,像拳头一样的石头相互支撑着它。土里的叶子逐渐地被除掉,青色的根带渐渐显得多余。细长的茎上长出了鲜嫩的绿色毛
【注释】 黄云:指山中云雾。五云:即五色云,传说是祥瑞之兆。深:多。隐隐回环:形容山谷间云雾缭绕,变幻无穷。几重:几座。陇冈:山间小土坡,也泛指山冈。护来峰:保护着山峰。鱼板:捕鱼的竹制渔具。漫叟:闲散的老人。筇:竹制的手杖。策筇:拄着手杖,指登山。登高:登上高处,此指登山。长吟:长时间地吟哦。 【赏析】 五云寺,位于今安徽黄山市汤口镇境内,因山中常有五彩斑斓的云彩飘浮而得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和理解,是考核诗歌的综合理解和鉴赏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了解大概内容,然后结合选项,根据具体的诗歌的内容逐项分析,最后得出答案。 1. 首联“湖上朝市两忘言,胜趣何须频出门”。诗人在湖面上与杜叔高相约,他们忘却了朝廷的喧嚣,忘却了世俗的纷扰。这里强调的是诗人的超然物外,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淡薄。“胜趣”一词,既指美好的情趣
注释: 约喻叔厚总干会于香山——约喻叔厚在香山会面。 乡居唯我与君闲——我们两人居住在家乡,闲暇无事。 相见俱缘一出悭——我们见面都是因为一件小事(即出京)。 此去君家无十里——你离开这里只有十里路的距离。 杖藜明日会香山——明天拄着拐杖来会你。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表达了自己与朋友相聚的喜悦之情。全词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富有生活气息。词中通过描绘两人的生活环境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晨兴耕庵 - 晨兴:早晨起床后,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 耕庵:在农舍或小屋中耕作。 2. 往来乌兔底匆忙 - 乌兔:古代天文术语,指月亮和星星。 - 底匆忙: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忙碌而急促。 3. 老去身心只自将 - 身心:指身体和心灵。 - 只自将:只是自己承担。 4. 理栉不胜浑种种 - 理栉:整理头发,通常用来比喻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 - 不胜:不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