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必复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僧房中的生活。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结庐修竹里,身外世缘轻: 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在竹林深处建起了自己的小居所,远离了尘世的纷扰,感到自己的内心变得轻松。 2. 滑几净如拭,小窗低更明: 这里的“滑”可能是指光滑或整洁的意思,而“净如拭”则描绘了一种清洁明亮的环境。小窗户较低,更加明亮。 3. 夜深留佛火,人静听钟声: 在夜晚时分,诗人会点燃香炉中的佛灯火
晓步 清晓步幽径,庭芜带绿莎。 篱根惟有菊,池面已无荷。 高树蝉声急,远山寒色多。 小窗风日转,便觉似春和。 注释: - 清晓步幽径:清晨的时候,我踏上了那条幽深的小径。 - 庭芜带绿莎:庭院中长满了野草和绿色的莎草。 - 篱根惟有菊:篱笆的根部只有菊花生长。 - 池面已无荷:池塘的水面上已经没有荷叶了。 - 高树蝉声急:高高的树木上知了叫的声音急促。 - 远山寒色多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山郭少晴日,春阴欲酿梅。 - 解释: 山边的城郭因天气阴沉而显得不那么明亮,春天的天气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梅花盛放的美丽景象。 - 关键词: 山郭、晴日、春阴、梅 2. 岸痕新雨过,岛色晓云开。 - 解释: 新落的雨水在岸边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岛上的颜色在清晨的微云消散后变得清晰。 - 关键词: 岸痕、新雨、晓云、岛色 3. 数鸟烟中落,一帆天外来。 - 解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关键词语的把握以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分析每句诗的含义,最后结合注解进行赏析。此题中,第一句“客枕偏饶睡”意思是客人的枕头偏多了,容易睡着;第二句“春归尚拥绵”意思是春天回来了,还裹着被子。第三句“屋深灯易晕”,意思是房子太深了,灯光容易昏花;第四句“漏短梦难圆”
【注释】 东野:指唐代诗人孟郊。高隐地:隐居之地。遗迹:指孟郊的故居。出郭:走出城外。暝色:夕阳西下时天空的颜色。 【赏析】 这首诗描写孟郊故居,抒发了作者对孟郊的怀念之情。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简练。“秋光淡平野”句用“淡”字形容秋天景色,既点明季节,又突出景色的特点。“几度祠边过”句以“过”字写出了自己多次经过祠堂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先贤的崇敬之情。“诗成不敢吟”一句
【注释】 领客游:引领客人游览。闻人氏省庵园:闻人氏的省府小花园。 方住:刚刚停止。春晴不常:春天的雨不是经常下的。 倚栏听鸟语:靠在栏杆上倾听鸟儿的啼叫。 开户纳花香:打开窗户,让花香飘进。 庭暮竹阴净:庭院里傍晚时分竹叶更加幽静。 池风水气凉:池塘的水面上吹来的风带着凉爽的气息。几番吟未稳:几次吟诵诗歌还没有完全确定。步月细平章:漫步于月光下细细推敲。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乍见语相合,苦吟心更亲。 老于琴得趣,隐与牧为邻。 一夜檐花雨,十年江树春。 所交半湖海,恨晚识斯人。 注释: 乍见语相合:刚刚见面交谈很投机。 苦吟心更亲:苦苦吟诵诗文,感情更加亲近。 老于琴得趣:对弹琴有很深的体会和乐趣。 隐与牧为邻:隐居生活与牧羊的生活相邻。 一夜檐花雨:一夜之间屋檐下落下如花的春雨。 十年江树春:过了十年春天的江边景色依旧美丽。 恨晚识斯人:我所交往的朋友像湖水
【注释】 接砌:靠近台阶的地面。 缘篱:靠着矮墙。 蜗篆:蜗牛爬行时留下的印迹,这里指蜗石,一种用于压平地面的石质工具。 地卑:地势低洼。 山暖:山间温暖。 蜜分房:蜂房,蜜蜂筑造在树枝上用以存储蜂蜜的小窝,这里借指蜂巢,喻指温暖的环境。 林亭:树林中的亭子,这里泛指山林中的幽静之所。 过雨:经过雨水的冲刷,更加显得幽静。 春昼长:春天白天的时间较长。 幽居差省事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搆得数檐椽,闲身与静便。 解释: 搭建了数根屋檐的椽子,我就能轻松地享受宁静的生活。 2. 半帘花影碎,一树鸟声圆。 解释: 一半的门帘上洒满了花的影子,树上的鸟儿叫声圆润。 3. 吟苦瘦于旧,春寒多似前。 解释: 我的诗作在艰苦中创作,与以往相比没有太多改变。春天的寒冷比往年更加强烈。 4. 闭门无客过,心事付琴边。 解释: 我把心思都投入到琴旁,没有人来打扰。
注释: 为爱:因为喜欢 沼:池 数:计数 轩:窗户 修竹:修长的竹子 负墙立:靠着墙壁生长 幽禽:隐士 差不俗:差不多不粗俗 洗耳:洗干净耳朵,比喻专心听讲 弦徽:乐器上调节音高的金属丝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前溪西庵的诗。首句“为爱僧居雅”,表达了作者对僧人住所的喜爱,认为其环境优雅。次句“时来扣野扉”,表现了作者经常去拜访僧人。三、四句写景,描绘了前溪西庵的环境,如池塘清静,鱼可数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