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中
【注释】 木犀:桂花。木犀花,即桂花。五首:指《木犀》组诗共有五首。木犀五首花,即《木犀》组诗之五。 收拾西风点点金,旋烦玉杵捣香尘:收拾:收集。点金,用金点缀。玉杵,指玉制的捣衣杵,用来捣碎米或谷物。香尘,指香粉洒落在地上形成的尘土。这句写桂花的香气随风飘荡,如金色粉末一般。 松梢鼓吹汤翻鼎,酥蜜浇来绝逼真:松梢,指松树顶上的枝叶。鼓吹,指吹奏乐器。汤,通“烫”。翻鼎,指把水烧开
注释: 雪映横塘月浸阶,半扃庭户未全开。 月光照耀在横塘上,月光浸湿了台阶,庭院的大门没有完全敞开。 猛香特地清人骨,多谢溪风为送来。 浓烈的香气专门清洁了人的骨骼,非常感谢溪风吹来送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夜晚景象。首句“雪映横塘月浸阶,半扃庭户未全开”,描写了月光洒落在横塘上的美景,同时描绘了庭院的门扉半敞,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第二句“猛香特地清人骨”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陈棣的《芍药》。下面是对诗句和译文的逐句解释,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第一句:斋前红黄心芍药 - 解析:这是描述芍药的位置及其颜色。"斋前"指的是书房前的庭院,"红黄心"可能是指花朵的颜色,具体颜色需要结合上下文或画作来理解,但一般指的是红色和黄色。"心"可能指的是花蕊,也即芍药的中心部分。整句话的意思是,在书房前面的院子里,有红色的和黄色的心形芍药正在盛开。 第二句
解析: 1. 诗句解释 - 默识何销语话详:“默识”意为默默记住,“销语话”指言语的消失。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对于语言、话语的遗忘或忘却,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越言语的境界。 - 心斋也则坐能忘:这里指的是一种超脱的心态,即“清静无为”的心态,能够使内心达到一种宁静的状态,即使坐在那里也能感受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 如何孔氏家传底:“孔氏”通常指孔子,这里可能是指孔子的学说或思想
【注释】 木犀:桂花。五首花:指《木犀赋》中的五种花卉。 天香与国香:指天竺国(今印度)的香,以及中原的香料。天竺国在中亚地区,盛产香料;中国古时以桂为贡品。天香、国香都泛指香料。 如何酿得许芬芳:如何能够酿造出如此芬芳的花呢。 黄花嚼蕊非人世:桂花的黄色花瓣像人的牙齿,咀嚼着桂花的花蕊。 身在蟾宫寒欲霜:身在月宫中寒冷如霜。蟾宫指月宫。 【赏析】 此诗赞美了桂花的芳香
注释:春天到来,南枝开始回暖,春意盎然。但北枝却迟迟不见花开的迹象,仿佛在等待什么。诗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也懂得如何让花儿齐放,让人日日欣赏。 赏析: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通过对比南枝和北枝的开花情况,表达了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他发现虽然南枝已经开始变暖,春天的气息也越来越浓厚,但却迟迟不见花开。而北枝则始终紧闭花朵,没有一点开放的迹象。诗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也懂得如何让花儿齐放
注释: 1. 支杖寻春过小溪,小溪过了到招提。 - “支杖”是拄着拐杖的意思,表示诗人身体不便。 - “寻春”是寻找春天的意思,表示诗人在寻找春天的气息。 - “过小溪”是指走过了小溪,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 “招提”是指寺庙,表示诗人走到了一座寺庙。 2. 插天翠巘青丝幛,委地落花红绣泥。 - “插天翠巘”是形容山峰直插云霄,像绿色的屏障一样,“翠巘”是青翠的山峦。 -
澹轩 主张老氏欲何求,恬澹中间觅自由。 直把冲虚超俗界,何须刍豢作嘉羞。 满怀明月黄庭古,一段清风白帝秋。 载咏此轩新句子,羡君杰出道家流。 注释: 澹轩:指淡泊名利的轩,即书房或书斋。 主张老氏:指的是庄子的思想,老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追求自然和内心的自由。 恬澹中间:在恬淡中寻找心灵的自由。 直把冲虚超俗界:直接以冲虚的心态超越世俗的境界。 何须:不需要,没有必要。 刍豢(chú
``` 木犀五首花 天将秋气搓金粟,堆作庭前满树黄。 姚魏娉婷虽较好,问渠还有许多香。 注释: - 天将秋气搓金粟:天空中的秋天的气息像是在用金色的细丝编织,形成了满树的金黄色。 - 堆作庭前满树黄:树枝上堆积着如同黄金般灿烂的花朵,使得庭院前的树都变成了黄色。 - 姚魏娉婷虽较好:姚魏两姓女子虽然容貌出众,但这里似乎指的是花朵本身更加令人喜爱。 - 问渠还有许多香
注释: 木犀(zhī xiān):一种花,即桂花。 冶蕊倡花浪说馨:意思是桂花的香气浓郁,如同歌女在歌唱时散发的芬芳。 艳姚妖魏眩双明:意思是桂花的颜色艳丽,如同姚姬和魏姬那样迷人。 黄金四出薰兰麝:意思是桂花散发着如黄金一样的光辉,散发出像兰花和麝香一样的香气。 个是花中第一清:意思是这些桂花是最纯净、最清新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描绘了桂花的美丽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