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无咎
【诗句解析】 1. 月华灯影光相射 - “月华”指月亮的光芒,“灯影”则是指灯光所投射的影子。“光相射”形容月光与灯光相互交错,形成美丽的光影效果。 2. 还是元宵也 - “元宵”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简称。此处表明诗中的描写发生在元宵佳节。 3. 绮罗如画 - “绮罗”通常指华丽的丝绸衣服,这里用来比喻华丽精美的装饰。“如画”表示非常美丽,如同一幅画一般。 4. 笙歌递响 -
探春令 其四刘伯玉生辰 东风初到,小梅枝上,又惊春近。料天台不比,人间日月,桃萼红英晕。 刘郎浪迹凭谁问。莫因诗瘦损。怕桑田变海,仙源重返,老大无人认。 注释: - 探春令: 词牌名,又名“碧桃叶”。 - 其四:是此词的序号,即第四首词。 - 刘伯玉:词人的朋友。 - 生辰:生日。 - 东风初到:春风吹拂大地。 - 小梅枝上:梅花刚刚开放。 - 又惊春近:让人惊喜春天已经来临。 - 天台
注释: 1.南州:指南方地区。 2.初会遇:第一次相逢。 3.惺惺、说底语:指彼此心知肚明,情投意合。 4.而今精神□:如今已经憔悴不堪。 5.倾下越风措:比喻人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6.雍门人:指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雍门子豹。 7.客舍停杯处:在旅途中客舍停歇的地方。 8.馀香:指琴声悠扬,余音绕梁。 9.凭君重唱金缕:请你再为我弹奏那曲《金缕衣》。 10.移宫易羽:改变乐曲的调式和旋律。
【注释】 露宠妆成态,风扶醉里身。谩劳驿使走征尘。 露水滋润的妆面已化成了病态的美,在风的吹拂下,醉意朦胧地站立着。 岭外陇头何处、不知春。 不知道山外和陇头哪个地方才是春天? 诗思清如水,毫端妙入神。可怜徒效越娘颦。为问吟哦摹写、几曾真。 诗歌的意境清明得就像清水,笔墨精妙到像神妙入神的境界。可惜徒然模仿《诗经·越人歌》中女子愁眉颦(皱起)的样子去咏叹。要问这样的吟哦摹写
南歌子 笛声在风前飘荡,歌声却意外地响起。 近年来我厌倦了世俗风情,但见到你时却双眼明亮。 枕臂倾听着滴漏声,停下酒杯对着短灯檠。 想要用笔表达此时情味,不知如何才能写成。 注释: 1. 南歌子:词牌名,此词为作者自度曲。 2. 喷:吹奏。 3. 翻:指声音出乎意料之外。 4. 厌风尘:讨厌世俗的繁华。 5. 眼双明:眼睛一亮,形容非常高兴。 6. 枕臂:倚着枕头上半身靠在胳膊上休息。 7.
诗句释义与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为《探春令》,通过字面意思理解,它可能是一首描写春天、女子或特定场景的歌曲。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析并给出我的注释和赏析。 1. “搦儿身分”:此句描述的是女子的身材和气质,用“搦”字形容女子的姿态优雅,“身分”指女子的体态和身份。 2. “测儿鞋子”:此处的“测”,是猜测的意思,表示对女子鞋履的选择有所推测。 3. “捻儿年纪”:这里的“捻”,意为揣摩
柳梢青 · 其一 十六癸未秋社有怀故山。送雁迎鸿,未寒时节,已凉天气。针线倦拈,帘帏低卷,别般风味。敧眠梦到山中,共老幼、扶携笑喜。桑柘影深,鸡豚香美,家家人醉。 注释:在癸未年的秋季祭祀时,作者怀念故乡的山川。秋天是送走大雁迎接南飞的大雁的时候,天气还没有转凉,但是已经有些凉意了。这个时候,我正在忙着缝补衣服,把窗帘都卷起来。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故乡的山中
探春令 雪梅风柳,弄金匀粉,峭寒犹浅。又还近、三五银蟾满。渐玉漏、声初短。 尊前重约年时伴。拣灯词先按。便直饶、心似蛾儿撩乱。也有春风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雪花飘落梅花绽放,柳树随风摇曳花枝,金色的花瓣在风中轻轻飘散,寒冷依然只是浅浅地袭来。转眼间,到了元宵节,月亮圆满明亮。时间渐渐流逝,玉漏声声渐短。 在酒席之上,我们再次约定,当年我们一同赏月相伴。先让烛火映照出诗词的韵味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探春令》。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一、第一句 - 梅英粉淡,柳梢金软: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梅花如细粉般柔和,柳树的枝条像金色般柔软。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给人以宁静而温馨的感觉。 二、第二句 - 兰芽依旧:指的是兰花初长出来的嫩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和期待。 三、第三句 - 万家灯火明如昼:描述了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光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和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写作背景和相关历史知识,分析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点,然后逐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和艺术手法,最后总结全文的思想感情。本题要求考生对“柳梢青·其五”一诗作赏析。首先明确本词的体裁是小令。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通过写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