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娃
【注】 题马远画梅四幅:马远,宋代画家,以写山水、人物著称。他画的梅花,枝干屈曲有致,花叶繁茂多姿。这幅《梅四图》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铢衣:《后汉书·皇后纪》:“(灵帝)常衣绣夹罗衣,带赤金温明绶。”绣夹罗衣为细罗所制,即用丝织品做的衣服。此处指皇帝的衣裳。 翠盖:古代帝王的车饰。《文选·张衡<东京赋>》:“翠盖云旗。” 朱颜:红润的面容,这里指皇帝的脸色。 衡山:衡山在湖南省,是南岳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夭桃艳杏岂相同,红润姿容冷淡中。 - 注释:“夭”(yāo),意为花木茂盛、繁盛;“桃艳杏”,指的是桃花和杏花;“红润”,形容颜色鲜艳、富有活力;“姿容”,指花的容貌,也用来形容人的美丽;“冷”,形容词,此处形容梅花的清雅高洁;“淡”,形容词,此处形容梅花的颜色不浓重。 - 译文:夭桃和艳杏怎能相提并论?它们红润的花朵虽然艳丽,但其中却透露出一种清冷的美。 2.
题马远画梅四幅 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 开到寒梢犹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 注释:这四幅画就像寒冷的蝴蝶在花房里休息,拥抱着檀木的心,回忆起过去的味道。它们到了寒梢仍然很可爱,这一定是汉代的宫廷妆容。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马远所画梅花的诗。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细致观察和描绘,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古代宫廷文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注释: 1. 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人们说中秋节的明月最好看,想要邀请大家一起欣赏,但不知该如何表达。 2. 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在华阳洞里的秋祭坛上,今晚这里的月光特别明亮。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中秋节月的诗。诗中通过对月亮的美好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中秋节日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善于观察和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
题马远画梅四幅 重重叠叠染缃黄,此际春光已半芳。 开处不禁风日暖,乱飞晴雪点衣裳。 【注释】:重重叠叠、缃黄——形容梅花颜色鲜黄,层次分明的样子;缃黄,浅黄色的纸张。 “此际”——此刻,此时。 “芳”——花,这里指梅花。 “乱飞”句——形容雪花纷纷飘落。 赏析: 这是一首写梅诗。诗人以轻淡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鲜明的梅花图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寒梅丛中,领略到它那傲霜斗寒、凌寒开放的神韵
莲开宫沼年年盛,香染斑衣叶叶新。 愿借琴音奏清雅,薰风凉殿寿双亲。
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重重叠叠染缃黄,此际春光已半芳。 开处不禁风日暖,乱飞晴雪点衣裳。
杨娃是宋代的诗人。在宋史的浩瀚文献中,杨娃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尤以其《题赵伯骕画》为世人称道,展现了他的文学造诣和艺术审美情趣。 从生平背景来看,杨娃出生于宋朝,据记载他与宋宁宗杨后有着亲属关系。身为皇室成员的妹妹,杨娃得以进入宫廷,成为艺文供奉内廷的成员,这一身份赋予了她接触并学习多种艺术的机会,尤其是书法和绘画,这些经历对她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