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坦
【注释】 莫道:不要说。经霜:经过霜冻。属山家:属于山间人家。小春:早春。风景:景色。桃源:桃花源,传说中理想中的人世间。霞:云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山村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 首句“莫道经霜不见花”,诗人以反问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即使经过霜冻,也依然可以看到盛开的鲜花。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花儿以人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山腰一抹云:描述的是山腰上的一片云彩。"一抹"指的是云的形状,如同一道薄薄的痕迹,给人以轻盈、飘渺的感觉。 2. 云起知何处:这里的“云起”是指云层开始出现。“知何处”表达了作者对云的来向感到好奇或疑惑,可能暗示着某种未知或遥远的意境。"知何处"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3. 争渡小桥寻:描述了诗人在寻找的过程中,试图通过小桥来接近云
绝句 夜静山寒渐透衣,旋煨松火拥炉围。 忽听竹外篱门响,知是小童买酒归。 注释 - 夜静山寒:描述夜晚的宁静与山中逐渐袭来的寒冷。 - 渐透衣:形容寒气逐渐渗透到人身上。 - 旋煨松火:迅速点燃松木以取暖。 - 拥炉围:围着火炉保暖。 - 竹外篱门响:在竹林外听到了篱笆门的声音。 - 买酒归:听到声音后推测是小童买酒归来。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深夜山中景象
注释:在黄昏时分悠闲地散步,踏着夕阳的余晖。回来时松树林中的小路已经昏暗黄了。隔着树林听那飘来的钟声声音很轻、细细的。我认出是庵堂里的香烟缭绕上升。 赏析:这是一首写僧寺生活的小诗,描写了一个闲散的僧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在林间小道上散步的情景。 首句“向晚闲行步夕阳”,写的是日暮之时,一个闲散的僧人漫步于夕阳之下的场景。“向晚”二字点出了时间,“闲行”则表达了这位僧人的心情。他并不是在赶路
小池 岩上层层叠翠苔,小池巧凿近岩隈。 就岩引得清泉满,便有前山月入来。 注释: 1. 小池:指小池塘。 2. 岩上层层叠翠苔:形容岩石上的青苔层层叠叠,颜色翠绿。 3. 小池巧凿近岩隈:小池塘巧妙地凿在了岩石的旁边。 4. 就岩引得清泉满:靠近岩石引来了清澈的泉水。 5. 便有前山月入来:因此就可以看到月亮从前面的群山中照进来。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茅檐入幽径,风雨聊可栖。 - 注释: “茅檐”指的是用茅草搭建的屋檐,常指简陋的住所;“幽径”意味着偏僻、静谧的小径。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找到了一处僻静之所,可以躲避风雨。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能够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避风躲雨,是诗人内心所追求的一种安宁与自由。 2. 喜无车马喧,而有耒耜随。 - 注释:
【注释】 咏云:歌咏云彩。 石何有于云:石头有什么可以和云相比? 云乃生于石:云,从岩石中生成;乃,就是……的意思。 拂石讯云踪:在岩石上轻轻扫动,探听云的去向;拂石即指用手触摸或用枝条触击岩石。 苔深无处觅:因为苔藓生长得非常浓密而深黑,连云的踪迹都找不到了。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小诗。诗人通过对石头与云的关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人生的认识和感慨。 “石何有于云,云乃生于石
仙家仙药不易得,颇为鬼神所爱惜。道人入山因采出,轻如鹅管如蝉翼。 多君用心穷药谱,能辨始兴最良处。合入梁公药笼贮,嗟乎,嗟乎,世上伏苓多老芋
绮罗巷陌总成尘,那识担柴老买臣。 自笑卖柴元似旧,买柴却换旧时人。
中流有行舟,似亦得清致。 只恐乘舟人,未识月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