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备
注释: 三尺龙盘古到今,波光凝碧暮云深。 沉丝不断应无底,山脚池心彻海心。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剑池美景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把剑池的壮丽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三尺龙盘古到今”,以“龙盘”形容剑池的形状,如同一条巨龙盘旋在大地之上,历经千年依旧巍峨壮观。这里的“三尺”既指剑池的具体尺寸,又暗含了时间的漫长与悠久。整句诗通过对剑池历史的追溯,表达了对其古老魅力的赞美。
【注释】 生公:指晋僧道安,他于公元341年在苏州虎丘山开讲佛法,为虎丘名胜之一。讲堂:指道安的讲坛。即:在。虎丘: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千人坐:指听法者众多。曾见岩:即“曾见岩前石”,指岩洞中的大石,据说是道安当年说法时所指的石头。点:点头。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性的小诗。作者借虎丘的名胜古迹,追忆道安讲经说法的情景,表达了对佛教大师的崇敬之情。 首句写虎丘,次句写道安,三句写当时听讲的盛况
注释: 白刃:白色的刀剑,这里代指宝剑。 凝霜:霜冻凝结,形容刀剑冷冽。 照水寒:映照在水面上,显得格外冷清。 当时入匣便回銮:意思是当时把宝剑放入匣中就返回了宫殿。 岩前片石犹中断:岩石前的那块石头仍然被打断。 切玉如泥也不难:形容这把剑锋利无比,如同切豆腐一样轻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宝剑的锋利和坚韧,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意。首句“白刃凝霜照水寒”
乌鹊桥上元 月满星移水照天,南飞乌鹊影翩翩。 虽然上属牵牛分,不为秋河织女填。 注释: 乌鹊桥:传说中的鹊桥,位于银河之上,是传说中牛郎和织女相见的地方。 明月高悬,星斗闪烁,月光映照在水面上,宛如天穹一般。南飞的乌鹊,它们的身影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美丽动人。 虽然牛郎被银河隔开,无法再与织女相见,但他们的爱情依旧坚韧不屈。他们虽然不能在一起,但心中仍然充满对对方的思念和牵挂。 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太湖风光的七绝。首句“鱼舠载酒日相随”,写游鱼随同小舟,载着佳酿共度美好时光。次句“一笛芦花深处吹”,写笛声随风飘过芦花丛,在深秋湖边响起。第三句“湖面风收云影散”,写风吹散了湖面上的云影,湖水与天光交相辉映,犹如琉璃般晶莹剔透。最后一句“水天交照碧琉璃”,形容湖水与天空交融在一起,如同一块美丽的碧玉。整首诗意境优美,画面感强烈,让人仿佛置身于太湖之畔
华山 岩屏晚树噪寒鸦,岚翠楼台释子家。 池面镜光功德水,金波影里石莲花。 注释: 1. 岩屏晚树噪寒鸦:形容山岩上树木在傍晚时分发出的声音,像是寒鸦的叫声。 2. 岚翠楼台释子家:岚翠楼台是指山上的楼台,释子家则可能指的是寺庙或者佛家的居所。 3. 池面镜光功德水:形容池面上如同镜子一般的清澈水面。 4. 金波影里石莲花:形容水中石头上的莲花形状,像是金色的波纹一样。 赏析:
【注释】阖闾:古代吴国君主。城:指虎丘的山城。古荒丘:指山城荒芜已久。云里钟声满寺楼:指寺里的钟声,在云雾缭绕之中飘荡回响。金晶:指白虎(即虎丘),也作“金虎”,因山上有虎丘塔而得名。人不见:指昔日的白虎(虎丘)已经消失,不再可见。昔曾雄据此山头:指昔日虎丘曾是一片雄壮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虎丘的诗。首句“阖闾城见古荒丘”交代了虎丘所在的位置和历史背景,虎丘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遗址
【注释】 馆娃宫: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东南,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建的宫殿。香山:即香积寺,在江苏苏州西南虎丘山上。画舸、红袖、芙蓉:皆以色彩艳丽之物作比托,形容女子之美。 【赏析】 此诗为游览苏州虎丘而作,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虎丘山之胜,后两句写虎丘水之幽,以动衬静,以声衬色,生动逼真。 “采香径”三字点题,表明作者要写虎丘的景色。“馆娃南面即香山”一句交代了虎丘的地理位置
伍员庙 伍员,即伍子胥。伍子胥辅佐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后来被吴王夫差所杀,尸体也被鞭尸以示羞辱。这首诗就是描述伍子胥的庙宇,以及庙中供奉的伍子胥。 译文: 伍员庙外,我亲手鞭打他的尸骨,以此报父仇。 吴兵勇猛,越兵也感到忧虑。 忠魂怨气,仿佛江云在天,日复一日,炉香烟上浮。 注释: 出境鞭尸报父雠:伍子胥帮助吴国打败了越国,但是最后却被吴王夫差所杀。这里的“出境”指的是吴国
注释:长久以来就厌倦了在城里生活,现在终于可以到野外去享受大自然的风光了。拄着筇竹杖,穿着木屐,沿着山势曲折的小径,慢慢前行。然而,尽管是天平这样的险峻山峰,也不平坦啊。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久厌城居适野情”,表达了作者对于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野外生活的向往。接着,“支筇蹑屐傍山行”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色画面,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