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粲
忆山中 山中桂香满,无复向来游。 官事何时了,一年孤负秋。 注释: - 山中:指的是作者曾经去过的山林之地。 - 桂香满:指在山中桂花盛开时,浓郁的花香弥漫整个山林。 - 无复:再也没有。 - 向来:从前。 - 游:游玩、游览。 - 官事:公务、官场之事。 - 何时了:何时能够结束。 - 一年:一年的光阴。 - 孤负:辜负、耽误。 - 秋:秋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
注释: 见梅:看见梅花。生意:花枝上嫩芽初生的样子。寒枝:指冬日里,由于寒冷而显得枯瘦的树枝。几度:几次,多次。巡檐:走过廊下。错恨迟:因错过赏梅的机会而懊恼。数点:几点。疏花:稀疏的花朵。人未见:没有人看见。窗间:窗台上。早:已经。被月明知:被月光照耀得明亮。明:光亮。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日里看到梅花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首句“绝怜生意上寒枝
【注释】 畏景:怕见。焚:如火烤。客路:客舍之路。身:指诗人自己。别时月:分别时刻的月亮。低傍:低下来,靠近。茅檐:草屋檐。巧趁人:巧妙地利用人。 【赏析】 此诗是一首思乡之作。诗人在旅途中,夜宿山店。因思家乡而作此诗。首句写诗人对日暮的畏惧;次句写诗人在山野寂寞地吟咏;三句写别时月光的多情,它陪伴诗人直到天明;后两句写月光巧妙利用人,为诗人送行。此诗用语平淡朴素,不事雕琢,却能表现出深沉的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了解诗的背景。然后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宿石潭寺寄黄炳”:昨夜我们在湖心停船过夜,天边星月交辉,露水沾湿了衣襟,我们宿在寒烟之中。 “朝来极目无洲渚”,早晨起来放眼远眺,只见一望无边的湖水。 “知采蘋花何处边”,知道在哪个地方采得这些水草呢? 【答案】 译文: 昨天晚上我们泊在湖中,天上的星星映在水面上
【注释】 占竹坡:指王献之在绍兴兰亭的临池坐石。 梅兰:这里代指梅花和兰花。 苍苔:绿色的苔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梅花、兰花、竹子、石头为题,抒发了因思乡而愁绪满怀的心情。诗人用“只”字,将梅花比作“从前瘦”;又用“多”字,将苍苔比作“别后多”,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通过对梅花、兰花、竹子、石头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因思乡而愁绪满怀的心情
注释: 向来得意在烟霞,失脚黄尘负岁华。 过却海棠浑不省,梦中犹自咏梅花。 赏析: “向来得意在烟霞”,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一直以来都以烟霞为伴、陶醉其中,对烟霞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热爱。而“失脚黄尘负岁华”则暗示了诗人曾经的得意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的他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和骄傲,被世俗的压力所压垮,只能在尘土中艰难前行。 “过却海棠浑不省”,这里的“海棠”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注释】 春归:春天归来。杜鹃:一种鸟,又名杜宇、子规。啼(tí):鸣叫。 抵死:拼着。连宵:通宵。不休:不停。 今朝:今天。登楼:登高远眺。 鹃(quān)啼:杜鹃的鸣叫声。 风里:风雨中。杨花:柳絮。点点愁:一丛丛。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阴雨连绵,春色难留的景色。上阕写天气的阴沉和春日迟迟的光景。下阕写春归的杜鹃啼声,和那在风雨中飞舞的杨花,都给作者带来了深深的愁苦之情。全词语言质朴
【注释】 旋摘盆柑:指刚摘下的盆栽柑橘。 金丸手自摘,色味香三绝:用来形容柑橘的色泽、香味和味道都非常好。 从来天者全,风韵迥然别:意指柑橘天生丽质,与众不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诗人以清新自然的形象描绘了盆橘的特点。 首句“金丸手自摘”,形象地描绘了盆橘的色泽鲜艳,圆润如珠。 第二句“色味香三绝”,进一步强调了盆橘的色泽、香味和味道都非常好。 第三句“从来天者全”
释义: 秋风起,白浪翻滚,湖面上的浮萍随风轻摆。那些痴情的云朵还未放晴,使得天空显得有些阴沉。青山和湖水在何处?斜阳照耀下一片光明。 注释: 1. 秋入蘋风白浪生:秋天来临,苹风吹起,白浪翻滚起来。 2. 痴云未放楚天晴:那些痴情的云朵还未放晴,使得天空显得有些阴沉。 3. 青山湖水知何处:青山和湖水在何处? 4. 中有斜阳一段明:其中有斜阳一片明亮。 赏析: 这首诗以秋风、白浪
阳关图 人人肠断渭城歌,谁独持竿面碧波。 注释:渭城曲是唐代著名的边塞乐章,这里泛指离别的曲子。持竿,拿着钓竿;碧波,清澈的波浪。 可是无情如木石,只应此地别离多。 注释:无情,不善于动情。木石无情,比喻人的情感淡薄、冷漠无情。只应,只能。此处指只能在这个地方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