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籀
注释: 1. 邵公济:人名,可能是邵雍(字康节,号尧夫)的别称。 2. 泰定山房:邵雍居住的地方,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 3. 十诗:指邵雍在泰定山房创作的十首诗。 4. 下马桥:邵雍居住的泰定山房附近的一座桥,因邵雍常骑马路过而得名。 5. 怀仙津:怀念仙人的渡口。 6. 步翳:漫步在荫凉之处。 7. 凡圣隔二尘:凡人与圣人之间隔着两层尘世。 8. 长统植园果:长期种植园中果实。 9.
门庭桃柳人人护,焚屋新遭盗跖馀。 邻社萧条近尤剧,孙孙子子宝公书。 释义:家门前的桃树和柳树都被人们精心呵护,然而刚刚烧掉的房子被强盗偷走,最近邻村的安宁情况更加糟糕,孙家孙子辈的人都在保护着祖父留下的宝公书。 东坡三绝句赏析: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作品。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盗贼行为的不满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韵味
注释:在文赤壁和黄州之间,我常常想象着奇美的景色。放眼望去,练江之水奔流不息;抬头仰望,天空中飞翔的鸿雁成群。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诗人以自己的想象为依托,将赤壁、黄州等地的自然风光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豪迈、奔放的气息。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
【注释】 楼枢密:指楼钥,字大防,南宋诗人,曾任吏部尚书,故称。 决科:科举考试中选。 比牒:指文书。联飞:指连续升迁。 召直:被召见任用。毫端:指笔端,比喻文才。准谟诰:指起草诏令的文辞,如《太上感应篇》。 甄评:考核评议。皮里:指内情,这里指皇帝。韫阳秋:指藏有春秋之意,指对朝政的见解。 槐班:指三公九卿等高官。鼎辅:宰相,三公之一。膺荣柬(yīnróngbiàn):受朝廷的任命为高官。玉陛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注意理解诗句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赏析。 本诗是诗人巩采若为追悼其父亲德秀而撰写的挽诗。首联写德秀的为人。德秀“东鲁怀经”即“怀古读经”;“慕先哲”指他仰慕古代的圣贤;“斋房僻处盛门徒”指他隐居在偏僻的书房中,远离喧嚣的世态炎凉,门徒众多
注释: 蚁穴封于何险地,醯鸡岂能讥笑它。 须弥山一眼便看清,亭中之人大为惊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蚂蚁在一座险要的山崖上筑巢,醯鸡(一种小而黑的鸡)对此不屑一顾。但当人们来到山崖下,看到那巍峨壮观的须弥山时,他们不禁为之惊叹。 首句“蚁封于何险”,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蚂蚁筑巢行为的质疑和嘲讽。同时,也揭示了蚂蚁虽小,却能利用险要地势来保护自己家园的智慧。
【注释】 邵公济:名谦,字济之,宋元间人,为文有《靖康遗录》等。 泰定山房:在今江苏苏州。 十诗:即《泰定山房记》,《靖康纪闻》。 下马桥:即下马墩,在今江苏苏州西郊,是苏东坡贬居时所作《东坡志林》中记载的地名。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邵公济求得泰定山房十诗后所作的一首题咏,表现了诗人对前贤的怀念之情。 首二句“泉下颜光禄,二纪瞻马首”,点明邵公济求得泰定山房十诗的时间和作者。据史书载
【注释】 昼扃:白天关闭,指隐居。 熟鹿守:熟鹿,即养鹿,指隐居生活。 启:打开门闩。 素鸦:白色乌鸦。 延陵挂孤剑: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的佩剑,在延陵(今江苏常州)悬挂着。 峨岷:峨眉山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隐居泰定山房,过着恬淡宁静的生活,表现了诗人隐逸的情怀。 首句“昼扃熟鹿守”,意思是说诗人白天隐居在深山之中,就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熟鹿一样。第二句“晨启素鸦驯”
注释:邵公济在泰定山房求得的十首诗,其中一首名为《下马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译文:邵公济在泰定山房求得的十首诗中,有一首题为《下马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将下马桥的美丽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邵公济求得的十首诗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注释:邵公的诗中,泰定山房如同往日那样安静,玉灵确实存在。 归船载满了江海之水,洗净我的身心。 赏析:此诗为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中的下马桥诗。首二句写诗人到访山房后的所见所感,第三、四句写诗人在山房中洗濯身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房主人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朴素流畅,情感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