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了元
诗句原文: 红裙蘸碧波。 注释译文: - 红裙:指的是女子所穿的红色裙子,通常象征着喜庆和美丽。 - 碧波:指绿色的波浪,常用来形容水面的景色。 - 蘸:这里形容裙子的颜色与水面相映成趣,仿佛裙子浸没在水波中。 赏析: 此句通过对红裙和碧波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美丽的场景。诗人可能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性服饰的独特魅力和艺术审美
注释 龙枝:指柳条,此处比喻春天。 已逐风雷变:已经随着风和雷的变化而变化。 减却虚窗半日凉:去掉窗户的半边,就感到了凉爽。这里形容柳树随风飘动,好像在为人们送去阵阵清凉。 赏析 诗中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诗人抓住这一瞬间的景象,用“龙枝”这个生动形象的词语来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美丽姿态,既富有诗意又富有画面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
注释:没有哪座山能像巫山的美景那样秀美。 赏析:诗中赞美了巫山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巫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注释】: ①“题茶诗”:指《题卢仝茶山》一诗。这首诗以茶为媒,借茶来表现自己的志趣和情怀。②苏东坡(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与黄庭坚、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③平分:这里比喻将茶汤分成等份儿。④点茶:宋代的一种烹茶方法。⑤吃茶人:品茶的人。⑥遇客:指客人到访。 【赏析】: 这是一首茶诗,作者通过茶来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情怀。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自己如何采茶和制茶
投韩太祝 公子闲卧绛幮,白衣老吏慢寒儒。 不知梦周公否,曾说吐哺无。 注释: 投韩太祝:向韩魏公(韩琦)的太祝致敬。公子乘闲卧绛㡡,白衣老吏慢寒儒。公子,指韩魏公。闲,闲暇。绛幮,古代官服的一种。白衣,指穿着白衣服的官员。老吏,指年长有阅历的官吏。慢,此处指悠闲自在的态度。寒儒,指学问不深、气质清高的儒生。 不知梦见周公否,曾说当时吐哺无。周公,指周公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与鉴赏。 这是一首酬答诗,是作者在一次酒席上与友人苏子由的酬赠之作。全篇写景抒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首联“匕饭盘蔬强少留,相逢何物可消忧”,意思是说饭菜虽然简单,却要留下一点,来消除朋友的忧愁。诗人以“何物”为问,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关心。颔联“缘君未得酒中趣,与我漫为方外游”意思是说,你还没有领略到喝酒的乐趣,我就跟你一起到山野里逍遥吧
【注释】: 江干:指江南的江河边,这里指杭州。江干初雪图:即《江上逢雪图》,是宋代诗人苏轼所画,描绘了江干(杭州)的雪景。 何补:有什么用?何为:何事?何益:有什么益处?一毫芒:微不足道。三辱清时政事堂:三次被贬谪到京城之外的地方,在清正廉明的朝廷中担任要职。清时:清正廉洁的时代。政事堂:古代皇帝办公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办公室或内阁,是当时最高行政机关的所在。病骨未为山下土
【注释】: 子瞻:苏轼的字。带家来:指苏轼被贬黄州,带着家人一起前来。 【赏析】: 此诗描写了苏轼初到黄州时的情景。首句写苏轼被贬谪黄州,他和家人一起来到黄州。第二句写苏轼一家在江边乘船,船儿顺水而下。第三、四句写他们经过赤壁时,看到山色空蒙,大江奔流,感慨万千。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清新可亲
和赐后苑金橘 苑臣初摘置雕盘,口敕宣恩赐近官。 气味岂同淮枳变,皮肤不作楚梅酸。 参差翠叶藏珠琲,错落黄金铸弹丸。 安得一株擎雨露,画图传与世人看。 注释: 1. 苑臣初摘置雕盘,口敕宣恩赐近官:园中的橘子刚摘下来,放在雕花的盘子里,皇帝就下旨把这份恩惠赐给身边的大臣们。 2. 气味岂同淮枳变,皮肤不作楚梅酸
注释: 1. 打睡禅和万万千,梦中趋利走如烟:在梦中追求名利像烟雾一样飘散。 2. 劝君打快修禅定,老境如蚕已再眠:劝你赶快修炼禅定,人老了如同养蚕,又回到睡眠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人生无常,劝人修行的诗歌。诗人以梦境为载体,通过描述人们在梦中追逐名利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于名利的执着追求。而诗中的“劝君打快修禅定”,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观点,即人生短暂,应当珍惜当下,及时修行